对王冕的认识是从吴敬梓写的《儒林外史》看到的。元朝末年,社会动乱,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相对于北方,身处南方的人是好一些。但封建社会里,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元朝腐朽的统治导致地方农民起义不断,很多吃不上饭的人铤而走险,家人为了逃避战乱,王冕一家隐居在乡下。王冕是元末浙江省诸暨县人,王冕父亲给别人做农活,母亲给人做针线活,一家人苟且偷生。8岁的时候,王冕就给别人放牛,看见别的小孩上学,王冕偷偷跑到学校听课,父亲知道他干活偷懒,老是打他。母亲看着孩子这样,心里也是难受。也许王冕有学习的天赋,在学习里零碎学的东西他都会,而且很是伶俐。后来父母不在管他,他自己攒钱,用攒的钱买书看,书看的差不多了,他认为画画才能让别人看到他的能力,他就观察周围的一草一木,然后画。和平年代读书为了做官,战争面带需要的是武将。读书已经没有用了,王冕也对出仕没有任何兴趣。他深受《老子》熏陶,喜欢道教,活出自我。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及时行乐。他不仅领悟,而且还自己去做。经常打扮的和屈原一样,有一种“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态度。他每天坚持画画,画功一天比一天有长进,慢慢在乡里名气大了,他也越来越受到别人尊敬,方国珍据守浙江的时候曾经拜会他,但他看淡名利,不愿做官,方国珍给了他很多钱。后来朱元璋打败方国珍,占据浙江,路过诸暨的时候,向他请教安抚民众之策。他说用“仁义”。可见封建文人除了孔孟,老庄其他什么也不懂。后来朱元璋建立明朝,天下安定,招贤纳士,有传闻王冕要入朝为官,但一直是传闻,从来没有朝廷旨意,过惯了自由自在生活的王冕从未想过当官,他也当不了官。早年曾经想当官为民请命,但身逢乱世,后来自己又有所成就,但年龄的增长,见识的增长又让他觉得江湖险恶,他不再要求当官,只求一日三餐。他唯一希望就是为父母送终,有个老婆就行。在乡里受到的尊敬比在朝廷受到的好很多。他每天依旧画画,而且越画越好,后来父母死了以后,他守孝三年,三年结束以后,他重修了自己房子,老婆给他生了个儿子, 他一生的愿望也就完了。他不做官,还给儿子说后代都不做官。王冕活了73岁,卒。纵观王冕一生,与世无争,但他好学的精神值得后人学习。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最后看王冕的一幅画。
墨梅
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前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