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16日
前言
过年来第二个月,自从上次记录后差不多加了两个月班,工作严重挤压了自由思考的时间,这段时间认知并没有任何提升,只能说增加了些投资经验罢。美国加息让我终于感受到了潮水褪去是怎样的感觉,也让我明白便宜才是永恒不变的真理,价格永远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而价值很多时候受到主观情绪的影响,很多时候是估不准的。
市场下跌时使人们情绪变化是很明显的,比如说对阿里估值的重新定义,将阿里和ibm对比,ibm由之前的高科技公司沦为传统企业后市盈率一直维持在10左右,认为整个整个互联网行业也将成为传统行业。这些消息真真假假无法判别,但可以肯定的是越是股价下跌,负面消息也越多;越是上涨,好消息也越多。但是每天加班,很难坚持系统的接收有效的知识,更多的是从股票软件和头条上看的零碎,好像对投资并没有什么帮助。
反思
在这轮下跌中,我清仓了消费基金,新能源基金卖了3/4,上证50卖了1/2,加仓了中概互联。之前买入消费和新能源基金的逻辑没有改变,但是我却卖出了,必须承认我确实扛不住波动。在下跌中认为估值过高没有安全边际,很担心现在新能源基金平均100多市盈率和消费基金50多市盈率回归正常估值(20)时的下跌幅度。事实上现在新能源基金50%的收益已经跌成负的了。
但我该反思的应该有两点:
1、为什么买入前没有考虑估值问题
2、为什么没有严格按照严格执行买卖逻辑
自问自答一下
1、之前新能源半年涨50%多让我盲目乐观,认为20甚至30的亏损都可以接受,但是现实是残酷的,下跌时是腰斩再腰斩,经历了下跌才认识到安全边际的重要性。因此我认为之前的买入逻辑是存在问题的,以后在买入股票时应该将估值纳入选择条件。
2、股票下跌使我对买入逻辑的正确性产生怀疑,虽然长期来看买入逻辑是没有问题的,即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发展新能源,扩大内需。但是估值过高时必然发生价值回归,而此时的亏损对现在的我难以承受。在坚持原逻辑,即提高自己承受能力和改变原逻辑,适应自己之间,我选择了后者。当然原逻辑正确是有前提的,一是国家确实发展了新能源且内需真的被拉动起来,二是我所买的基金在未来真的上涨了。这都是需要时间验证的,在市场上涨时我过于看好未来乐观的认为此事必然发生,在市场下跌时,很显然我对未来看法改变了。现在更加注重低估值便宜,这是明显的对未来信心降低的表现。可见,我自身受股市波动的影响也很大。
现在该怎么做:
假设之前我过于乐观,现在我过于悲观。以后确实应该在买入前将估值高低列入买入逻辑,降低风险同时虽也降低了收益,毕竟只想每年能有10%的收益,也是很能接受的。以后买入股票时考虑的因素为:1、是否处于好的行业(国家十四五规划是一个标准),2、价格是否合适(买估的准的),3、是否是好的公司(买看的懂的)。这三点知易行难,行业可能简单些,消费行业是挺好的。第二点对于我就有难度了,很多专业投资人都估不准,对于我来说只能是排除明显高估的。或许特别便宜我也能发现,但机会是要等的。至于好公司就更难了,贵州茅台算一个但现在很贵,腾讯算一个但现在买不了。
审视自己的持仓,伊利、中概股、新能源基金、上证50基金,纯债。伊利估值合理,所以一直没动。中概股亏了50%,买不了阿里腾讯的下位替代品,放着摆烂。新能源基金跌了这多,还是很贵。上证50买的增强版,也是不便宜,暂时都放着没剩多少了。余钱买了纯债算是平衡一下风险。感觉可以持有现金,等足够便宜再按原先逻辑买入消费与新能源,并且保持一定占比债券作为安全垫。耐心等待,美元加息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