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行散记:从山城到苗寨,再向荔波》

2025年8月7日
        车过贵阳,暑气仿佛被山风滤去了几分。被黄果树的热情吓着了,西江的朋友说,要带我们走条僻静的路进西江,避开景区门口的车水马龙。果然,绕过几道山弯,青瓦木楼便顺着山势漫下来,像谁将一捧墨色珠子撒在了翠岭间。没有喧嚣的人潮推搡,只有蝉鸣在竹林里轻轻滚过
      行至千户苗寨北门时,飘来甜丝丝的香气。是孩子们心心念念的冰浆,用新鲜的水果捣了,拌着冰粒和糯米,盛在纸碗里。姐妹俩捧着碗,你一口我一口,小口小口地抿,眉梢都染着甜意。进入北门,转角撞见一个苗族服饰店,半小时后,妹妹就变成了一个穿苗族盛装的小阿妹。她的银冠上缀着蓝布,裙摆上绣着靛蓝的花。见我们不停看她,她抿着嘴笑,脸颊的酒窝里,仿佛盛着刚才那碗冰浆的甜
      雨来得突然,像谁在山坳里抖了抖湿衣裳。我们正好在5号风雨桥旁边的苗族特色餐馆边,转身就进了餐厅。转瞬大雨倾盆,木窗和遮阳布被雨打得沙沙响。各色小吃依序端上,黑芝麻汤圆、牛肉米粉,米粉红亮的汤面上浮着木姜子的香,牛肉在汤里轻轻颤,夹一筷子,酸鲜混着辣,从舌尖暖到胃里。还有竹筒饭,带着山野竹子的清苦,倒解了牛肉的腻。窗外的雨帘里,苗寨的轮廓渐渐模糊,只有檐角的铜铃,在雨里叮叮当当地唱
      感觉老天专门为了我们愉快的午餐做优美的伴奏,用餐毕,雨也渐次停歇。坐着观光车登上观景台时,阳光正好漫过整片苗寨。上千座吊脚楼依山而建,木色的檐角在风里微微晃动,像一群伏在山坡上的鸟儿,正欲振翅。远处的梯田层层叠叠,新插的秧苗蘸着水光,把绿意铺到天边。云影掠过,寨子里的炊烟便和雾气缠在一起,淡得像宣纸上晕开的墨痕。妹妹趴在栏杆上,手指着那些挂在楼前的彩绸,眼睛亮得比远处的溪流还清澈。
      17时许,我们离开西江苗寨,驱车向荔波去。山路蜿蜒,车窗外的绿愈发浓了,像泼翻的颜料桶。到荔波时,暮色恰巧刚漫过荔波古镇的石板街。舅妈老荔波餐厅里,木桌上摆着豆花鱼,鱼肉炸的酥脆,豆花的口感深得姥姥心,汤里飘着薄荷的凉;还有蒜香排骨,香得恰到好处。老板娘说,这是荔波的味道,带着山的灵,水的润。
      饭罢走出餐厅,晚风带着樟江的水汽拂过来。想起这一天,从贵阳的山影,到苗寨的烟雨,再到荔波的灯火,像一串被时光串起的珠子,颗颗都闪着温润的光。原来最美的风景,从不在人潮里,而在这一程程的遇见中——遇见一片恰好的云,一碗合心的甜,一个带着蓝布的笑,和一段被山水浸润的时光。

荔波古镇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