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四合院激起我沉睡的乡愁
文/高彩梅
推荐/甘肃武山 陈中杰
每次回故乡,我都挤时间去看看被岁月熏染黑色的瓦、青色石的陕西神木四合院。宁静的色调里,就有了一种温暖、舒适的沧桑之感。行走在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的近一平方公里的老街区城内的狭窄而干净的小巷,我仿佛游走在时光的深处。
神木四合院,如同丰碑站在时光里,记载着生活的百般滋味。它又是一部生活的史诗,述说着动人的故事。传说清初山西人孙家涣居京为官,经常忧虑姑母在神木的居住问题,奏请皇上准许神木建造京式民居,皇上恩准,这才使得京式四合院在神木落了户...我喜欢那质朴的四合院里斑驳沧桑的老墙,像年轮一样铭刻着这座小城的历史,还有四合院里的牌坊、影壁、门楼、石墩,无一不是精妙的艺术品,让我惊叹不已。以麟州街钟楼为中心分为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然后在主街两边又各分出许多小巷。街巷两边大部分铺面保存完好,而最有代表性的神木四合院在这里。神木的四合院始建于明末清初,吸收了京式四合院的特点优点,结合了神木的气候特征,这里的四合院更具实用性。神木的四合院多独院,方正对称。从取势上看,院落一般高出巷道数尺,主房又高出院子尺许,这样取势,既能保持室内干燥,又能有很好的采光,还能保证排水通畅。院子一般不设花圃,一色青砖墁地,清爽开阔。大门大多设在四角,并有两重门,与巷道相连的称大门,大而讲究,与院落相连的称二门,小而简单,两门成拐角,避免了大门直冲院落。院子里的装饰也讲究,主要是木雕、砖雕和瓦饰。神木的四合院凝结了神木人的智慧和审美情趣,有较高的实用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如白家大院就是众多大院中的典范,白家大院院落总面积约500平方米,进入白家大院首看到的“影壁”上有飞檐遮雨、裹脊兽饰、斗拱平栏等古建装饰,四周又有万字、花卉、云纹等砖雕镶边,正中则是主雕,《三星高照》《天官赐福》《周子爱莲》《八仙庆寿》《二龙戏珠》等图饰被雕刻的活灵活现。我一面观瞻,一面细致聆听它沉静的呼吸,在过去的岁月里,也曾有过别样的繁华。此刻,时光在这里慢了下来,往事徘徊不去,那些洋溢在心间的念想,静默无声,仿佛记忆也在这里驻足、聆听。我忽然忆起了三十年前的夏日,我们十六七岁的少男少女,记在解放牌后兜站着的大卡车,参加人生第一次中考,我们象雏鹰,叽叽喳喳。那次我们乡下来的孩子当晚居住在这老街上一栋楼里,和神木四合院是邻居,街上人声鼎沸,叫卖声不绝。我们几个要好的小伙伴,穿行在人流中,寻觅自已考试需要的物品和喜欢吃小吃。想到此我的心底突然流动起了莫名的感动。是呀,人生有着种种际会,前世与来生,在那一刻,似乎都借着某种未知的力量,交错重逢了。后来,我离别了故土来到塞外小城鄂尔多斯,思乡的情愫时时萦绕着我的心,所幸神木四合院总是那么亲切和宽厚,时常激起我沉睡的乡愁。拽我回故乡,看看年迈的父母,叙叙同学之情。每次回来故乡,父亲、小弟或好友晓莲、明霞、爱芳、秀秀等陪我去麟州老街的四合院看看,在穿越了一条条宽阔马路,躲过来来往往的车辆以及川流不息的人群,让探访的脚步一直没有停留。
进了正房,迎面是用木雕彩绘而成的竖柜、顶厢。屋内还有两个椿凳,古朴而雅致。正堂西边沿扇罩放神主桌(供祖先),沿扇罩阳面有两米多的火炕,这在寒冷的北方是非常适用的,这种结构使空间的利用非常合理充分。在东厢房格子门上有“忠孝传家”的小匾,格子门和扇罩上有精致的六幅画,刻绘于木板上。顶厢上的“八仙过海”也是画在木板上的,东格子门上有“喜鹊闹梅”木雕,西格子门上有“蛤狸闹葡萄”木雕。佛龛镏金彩画中间是释迦像,佛龛前有八仙桌和太师椅。各屋都有仰尘(望板、天花板),门窗木料用山西省岢岚山红松,每一道门有“践道履仁”大门匾,马头有“双麒麟”。每次探寻神木四合院,总有一种纯朴的、原始的、幸福感。
在繁华隐退的神木四合院,曾在时光的隧道里演绎过怎样兴衰与荣辱?我停下探寻的脚步,对着陕北四合院的宁静和绚丽沉思,斑驳的印记,经过时光的筛滤,刻满了主人感情思想的心事?我开始找寻那些遗失繁华后面的神木四合院,那一瞬,心突然变得宁静而虔诚,仿佛神木四合院是一位年长的智者听他无声诉说历历往事。我想象着我的曾祖父、祖父应该多次踩过这青青的石板路,许多诱人的故事和古老的传说,便从这里涓涓流出,当地还流传着“孙嘉淦哭雨想娘”的故事,给人们作着解答。传说的真伪已无法考证,但神木的四合院吸收了京式四合院的优点却是事实。在建筑时又结合了神木的环境、气候和神木人的生活习惯、审美情趣,虽没有皇城四合院的堂皇和气派,但也气势非凡我看见神木四合院纯朴与艳丽和谐的统一。它是带你穿越时光隧道并获得新生的知音,总能感到天地岁月与人文地理共同淬炼出的那缕缕气息,熏陶着已经游离故乡多年后我的心灵,让人所有的疲倦和烦躁一扫而光。
一座城市的气韵不在高楼大厦建了多少,而在于有多少文化内涵。神木是杨家将文化的发源地,也是让中国历史推前了两千多年的石茆遗址的发掘地,王维、范仲淹等历代诗人在神木均留下了千古名篇地方。而今神木四合院新型城市的最后守望者。近年来,旧城区的改造,开发为纯商业化运作景区,失去了人间烟火和世情变态滋养的陕北四合院只剩躯壳,无论有如何精彩的故事、精美的建筑、深厚的文化,都因无人演绎而失去鲜活的生命力,都因无人传承而失去了发展的动力,最终成为仅供参观的摆设。小巷的墙缝里塞满了北方特有尘沙和劲风。站在游人如潮水一般涌入和涌出的陕北四合院中,感受到的只有商业气息,怀古追思之幽情荡然无存。陕北四合院看似活了,实际在渐渐死去,徒留形骸。陕北四合院百姓数百年来智慧的结晶,是当地人代代传承的文化成果,是值得传承和坚守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