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非得写一篇读后感的话,那就写吧。
《乌合之众》是一本大众心理学书,乌合之众此成语的意思有一定的贬值,可见,当个体结成群体时,似乎丧失了什么东西。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独一无二的自我,而我们对世界的感知却无法共享,当你和朋友面对一朵花时,你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感受和对方的感受是相似还是迥异。有人就这种独一无二的自我体现举了一个形象的例子,地球像一个布满六十亿小孔的球儿,同一时刻,六十亿球同时体验着自己的流沙。这便是个性,而标新立异似乎越来越受到推崇,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与众不同,这种想法,我实在不想考量可否是因为我们每个人心中都认为自己最重要,也就是我们总以为自己更聪明强大,而他人更愚蠢。但这里我似乎更喜欢奇葩说马薇薇的那句极具讽刺性的话:人类最可悲的事是什么?我们每一个人都在用生命想要去论证,我跟别人不同,可恰恰是想要论证和别人不同的心态,最他妈的相同,你想要脱离群众做不一样的烟火,结果发现,满地的鞭炮都比你使劲。
我们要想生存,离不开群体,而融入群体,我们需要相似,当我们终于被一个群体所接纳时,个性别消失了,我们被以群体命名,愚蠢人与聪慧者同一,高尚者和卑劣者同一,这就好比,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是某某班级的学生,我们是某某单位的员工。当人们结成一个团体时,神奇的事情发生了,这也是乌合之众名称的来源,作者发现,当个体结成群体时,理性消失了,智慧消失了,群体开始变得野蛮,易信,躁动。
如何理解呢,文化赋予了民族秉性,这些信念支撑着一个民族的发展,虽然那些理念可能本质上逻辑不通。可正是这些空话,惹的群体具有了极大的危力。就像暴动的人民高喊着口号冲进了巴士底狱。就像民主,自由这些口号的虚无。所以群体是极易煽动的,煽动群体的叫做信仰。而传道者被称为领袖。当一个人十分崇尚一种理论,于是信奉为终生信仰,坚决奉行此理论时,并被此理论洗脑到兼济天下时,他便具有了影响力,于是开始挑动群众,作为无目的的群体,本能的去寻找信念坚定者,当开始信奉此理念时,躁动易信的群体就产生了,于是产生了巨大的力量,他们可能镇压反对者,就像宗教信徒对女巫的焚烧,甚至连幼小的婴儿都不能幸免。
群体是需要领袖的,他是精神的皈依,所以,古代帝王宣扬君权神授,宗教主教高高在上便不难理解了。群众需要神祗,国家也需要精神信仰,那些空泛的,抽象的,难以界定的,完美的想象似乎成了民族的基石,而这些理念,传说,信仰是否幼稚可笑符合逻辑,群众是不会加以辨别的。
在现代,群众的鼓动者是以政客为代表的,他们熟知群众的特性,要发动他们,逻辑验证和证据是徒劳无功的,群众需要的是断言,重复,和传染。同时,100个人做出的决定并不比20个人做的高明,一群知识分子做的决定也未必比一群农民做的高明。
最后,支配行动的信念的产生和发展是时间的产物,没有一朝一夕形成的文化,也没有一朝一夕崩塌的信仰,旧信仰的消逝新文化的产生往往伴随暴力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