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课上,为了活跃气氛,老师选择了7个同事到讲台上玩起了“谁是卧底”的游戏,老师给出的词语是“初恋”,“初吻”。
关于初恋和初吻,有的小伙伴们的评论比较开心:是甜蜜的,发生在在高中时代,那时候很年轻,会回忆很久,那个人一直陪着自己。
有的小伙伴的评论是略带伤悲:不开心,懵懂的,对以后影响很久,现在仍然以他为标准。
台下的其他小伙伴,笑的七荤八素,台上人的心情难以捉摸。
看到这个标题,也许会认为今天Kitty会跟大家讲讲初恋那些小事?
错!
初恋究竟是什么样子,并不再需要去探讨,因为这些年的电影如《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匆匆那年》、《同桌的你》、《致青春2》等以及遵循或者垫付的将初恋的故事描述的够深刻。至于电影里写的是不是你的青春,更没有理由辩驳,因为很多电影你贡献过票房后,带来的感受常常是像蜻蜓点水般的,小小涟漪扩散完毕,并不会给平淡的生活带来任何改变。
很多人会受到初恋的困扰,在新的恋情中不自觉得去比较与被比较,差别不过是聪明的人选择不说,愚蠢的人拿来发泄。
为什么会说初恋是陷阱呢?
幼小的动物出生以后的数秒中,就能永远的把母亲的形象印刻在脑海中。例如在我们看来所有的鸭子都是一个模样,但是不管怎么去打乱,小鸭子还是能在一群混乱的鸭群众认出他的妈妈。如果小鸭子第一眼见到的是小猫小狗的话,也会把小猫小狗认作自己的妈妈。这就是动物学中的“印刻效应”,因为刚出生的小动物,大脑白的像一张纸,任何事物进入它们的心智是没有障碍的,一旦被某个东东占领,再去改变就难多了。那种感觉就像是你去买衣服,往往都是选择你最熟悉风格的东西。
人作为哺乳动物,在自己的爱情中也会出现这种问题。在你单纯懵懂的年纪,内心纯洁,没有受过污染,而那个他是第一个进入你里的人,并且在你的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信息。哇,怎么忘?
即便是初恋难忘,还是得承认,在这件事情上,成功率太低。
有很多蛮横的男朋友会拿两个人来对比,傻傻的姑娘会为了讨好他们,尝试模仿前任,不用去问,这注定是失败的。两个人有这完全不同的成长背景,不同的经历,即便是这些都相同,年龄阶段的不同也会有很大的差异。
徐来拼尽全力去找初恋女友,不也是在最后一刻醒悟发现自己要找的不是初恋这个人,而是初恋的时候的自己和那种感觉。谁也不是几年前的自己,初恋恐怕早就变成一种幻境了。
聪明的姑娘应该是做自己,寻找男朋友的潜在需求,哪怕只是一个点,让他在这个需求上面觉得只有你能满足就好了。而男孩子也该明白,如果初恋还能回来,你又怎么可能分开?如果已经分开,你怎么还能回得去?如果都不能,干嘛要让那些往事影响你的现在,甚至你的未来?
后记.我在写爱情,没有想到,理论竟然是出自一本营销的书,书读到一半,已经挖掘多个点了,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