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长补短,死路一条;扬长避短,康庄大道

非言非語

发现第一,塑造第二。


天生万物,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只有人心不足,希望取众人之长,补己之短。


吕不韦在《吕氏春秋》里中,创造了一个成语:集腋成裘。本意是:一件上好的狐皮大衣,不是一只狐狸的皮毛造就的,而是集结了多个狐狸的上好皮毛。

然而,这只是做大衣。

反过来,它正好证明:狐狸的皮毛虽好,却也各有千秋,如果某狐狸想要取长补短,那么,不仅会弄死弄伤好多狐狸,也会让自己体无完肤!

集腋成裘,成的只是死裘,而不是活生生的狐狸!


可是,我们在教育时,总是号召青少年们取长补短。

人的体能、智力、情商、爱好、兴趣……各不相同,所以,才有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创造、不同的接人待物、不同的喜笑怒骂,如此,人生舞台,才会热热闹闹,人生的过程才会千姿百态。

不仅如此,更关键的是,人,往往是取不了别人所长,也补不了自己所短的!

看到春晚上,郎朗弹钢琴,就让孩子学音乐;刘谦变戏法,就让孩子学魔术;小沈阳演小品,就让孩子上艺校。

不是“独尊儒术”2000多年了么,怎么把孔夫子最重要的教导“因材施教”给忘了?!

材,是什么?禀赋,体能、智力、情商、爱好、兴趣……等等是也!

不因材施教,而渴望取长补短者,什么结果呢?

我觉得庄子的两个寓言特别有启发。

一个叫《东施效颦》

大美女西施心口疼,皱着眉头在邻里间行走,那样子反面显得更美了。丑女人东施看见了,立马也捂着胸口皱着眉头,行走街头。结果,有钱人看见了,紧闭家门而不出;贫穷的人看见了,只得带着妻儿子女远远地跑开。

一个叫《邯郸学步》

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听说邯郸人走路姿势很漂亮、特有型,就千里迢迢来到邯郸学习。结果,他不但没有学到赵国人走路的样子,而且把自己原来走路的步子也忘记了,最后只好爬着回家。


古人说:自知者明,知人者智。有“明”,智才有意义,否则,眼前一片黑,都是瞎聪明。

希望成材,首先得知道,自己是什么“材”。

没有范冰冰的模样,就别露出她那种笑容;没有林志玲的大长腿,就别走T台步。

东施应该学学无盐,或许能嫁个好夫婿,或者成为花木兰;没有邯郸人的好步伐,一样可以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

别以为长了副马云的电脑脸,就能搞支什么宝;也不要以为树立一个小目标,就可以成为地产大亨,你真的了解自己吗?马儿最好的美食是青草,狮子最好的美食的羚羊,别以为吃肉才会有力量,千里马天天吃草,不照样膘肥体壮、日行千里?!

上帝为人类关上一面窗子的时候,已经给你开启了一道门,你不去走门,偏偏要跳窗子干什么呢?!


最好的教育,是发现孩子的资质,即孔子所说的“材”。

发现第一,塑造第二。

别对孩子一无所知,就按既定的教学计划开始填鸭,还谈什么“见贤思齐”!

扬长避短,才是康庄大道;取长补短,只能死路一条!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陆游诗集(Y1) 丫头岩见周洪道以进士入都日题字 乌巾白紵蹋京尘,瑶树琼林照路人。 西省归来名盖代,两行墨危尚如新...
    汉唐雄风阅读 11,558评论 0 15
  • 圈养式教育的主要特点是比较严肃、严苛,在亚洲许多国家比较盛行,尤其是古代文明传承最为完整、悠久的中国,故而被冠以中...
    自在人生wub阅读 832评论 0 9
  • # 2.请写出if判断语句的格式 """ 一: if表达式: 语句块 二: if表达式: 语句块1 else: 语...
    秦时明月_abdd阅读 308评论 0 0
  • 闲来无事拾起了以前的爱好,拿出不用的鞋盒,来了个变废为宝。 首先裁剪,做成一个盒子一个盖子 除了费...
    花花云子阅读 725评论 1 5
  • 自从老家的地被承包后,最后一波小麦在老乡家寄存了竟然两年了,终于抽出时间去老家把面膜了,二百多斤够吃两年的了,虽然...
    xzuqin阅读 23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