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二十章
(原文译文/古文典籍大全)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吨吨兮,如婴儿之未孩;儡儡兮,若无所归。眾人皆有餘,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吨吨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淡兮,其若海,望兮,若无止。眾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於人,而贵食母。
译文
应诺和呵斥,相距有多远?美好和丑恶,又相差多少?人们所畏惧的,不能不畏惧。这风气从远古以来就是如此,好像没有尽头的样子。众人都熙熙攘攘、兴高采烈,如同去参加盛大的宴席,如同春天里登台眺望美景。而我却独自淡泊宁静,无动于衷。混混沌沌啊,如同婴儿还不会发出嘻笑声。疲倦闲散啊,好像浪子还没有归宿。众人都有所剩余,而我却像什么也不足。我真是只有一颗愚人的心啊!众人光辉自炫,唯独我迷迷糊糊;众人都那么严厉苛刻,唯独我这样淳厚宽宏。恍惚啊,像大海汹涌;恍惚啊,像飘泊无处停留。世人都精明灵巧有本领,唯独我愚昧而笨拙。我唯独与人不同的,关键在于得到了“道”。
我相信,白云苍狗,物换星移的人世间,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但在这其中,就像身体语言一般,超越话语沟通,人类对某些特定的记号符号,在心灵上是统一认可的,或者大同小异。比如善与恶的是非价值观,朋友与敌人的存在认同感。
我经常被别人提醒,更多的时候是自我暗示:不要在意别人的目光。但我又清楚的明白自己根本做不到。所以我只能试图去锻炼自己做到尽量不去太在意别人的目光这种地步。
通篇看来这个时候的老子,看似自我贬低,实则在嘲笑世间众人,因为他说自己独异于众人,悟得真道。可仔细看来,这时候的老子又何尝不是一个壮志难酬的知识分子,标新立异的愤世嫉俗着,作为孤独者的狂欢,只能祝福他是真正快乐。
总之在我看来,如果道是不合群,我希望自己丧失入道的机会。
如果道是放的下,我会努力靠近这扇大门。
在道德允许的范围之内,游刃自私,随心所欲。唯之与阿,美之与恶。其间相去几何连老子都那么不曾给予正面的解答。
不如用今天国学所提倡的开放性答题思路给予解答,用自己的标杆去任意评定,言之有理即可。
其实比起格格不入这个词,我更喜欢沆瀣一气。
因为我是现在的我,现在的我觉得臭味相投什么的比人间有味是清欢听起来更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