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的泰斗,在小说,诗歌方面都颇有建树,今天我们来谈谈他的戏剧操作,首先,他著作颇丰。威廉·莎士比的戏剧创作始于历史剧。他一生创作的37部剧作中,历史剧多达10部:《亨利四世》第一卷《亨利四世》第二卷《亨利五世》《亨利六世》第一卷,《亨利六世》第二卷,《亨利六世》第三卷(Henry Ⅵ, part 3);《亨利八世》《约翰王》《理查二世》。
莎士比亚历史剧主要取材于霍林希德的《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编年史》和爱德华·霍尔的《两个卓越的贵族世家的联姻——兰开斯特和约克》。这些历史剧讲述了自约翰王到亨利八世将近350年的英国历史,各部历史剧相互关联,衔接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今天我们一起看看《亨利四世》。
在历史上亨利四世是英格兰卡斯特王朝的开国之君,他的父亲是兰卡斯特公爵,他和英国国王理查二世有过一段时间蜜月期,他是理查二世的堂兄,在英国兰卡斯特家族是大家族,亨利四世也曾是理查二世的股肱之臣。他还曾经出兵帮助理查二世平定叛乱,被其他政治势力挑拨,二人失和,君臣关系和亲戚关系破裂。两人失和之后,理查二世流放了亨利四世,后来理查二世想侵吞兰卡斯特家族的财产,把亨利四世的有期徒刑变成了无期徒刑。而王位的继承人也因为各种原因去世,一条通天梯向亨利四世铺开。在中国,我们可以把亨利四世的行为形容为吃绝户。亨利四世果断杀回国内,取理查二世而代之。但亨利四世治下也是叛乱不断,在内忧外患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亨利四世》是莎翁的历史剧代表作,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描写了亨利四世因为反叛理查二世心绪难平,自己的儿子哈尔和福斯塔夫混在一起没有王者风度,但是他罹患重病只能把军队交给自己的儿子哈尔指挥,临危受命的哈尔展现了自己的能力终于平叛。下篇哈尔和弟弟兰卡斯特公爵要合力平叛由诺森波兰和约克公爵的叛乱,而且哈尔要逐步消除福斯塔夫的影响。而福斯塔夫因为欠钱远走,希望通过建功获取钱财。亨利四世病入膏肓,还是担心哈尔的能力,哈尔给自己带上了王冠,让父亲放心。福斯塔夫平乱有功,希望晋升,但是哈尔拒绝了他,全剧终。
我今年的梦想是就是把大学没有认真学习的文学类课程好好学习一遍,听到暨南大学张世君老师讲到福斯塔夫作为一个人讲是丑的,但是在审美价值方面却是美的。我想简单赏析一下福斯塔夫的审美价值。
根据山东大学学报发表的文章认为,福斯塔夫这个人物审美价值很高的特点在于,离我们的审美距离较远,有喜剧精神,能够和我们的心理产生共鸣,以及在这个人物身上产生的种种矛盾有关。
我想就和我们心理产生的共鸣和人物之间矛盾这两点展开谈谈。
和我们心理产生的共鸣,可以说凡是福斯塔夫各种各样道德上的瑕疵,有一部分都是我们想干而不能干的。比如说嫖娼和赌博还有欠钱不还。福斯塔夫有一句名言,这位殿下心理所想的,和他说起来的话是完全相反的,以及他在战场上对战争的态度。哈尔王子管他借枪,他从枪匣里掏出了一瓶酒。他不把自己的生命当回事,也没有把同僚的生命当回事。尤其是他把战争当儿戏,他可以装死,他虽然没有在战场上杀死过一个人,但是他慢慢吹牛,他在战场的杀人数由两个人变成了十一个人,为了军功,他在一个死人身上划了很多刀,说这个人是自己杀死的。因为能把战争当游戏,所以他才能在阵前忽悠士兵投降。他能把荣誉视为无物,面对着牺牲者,他说到荣誉可以让我重装一条腿吗,荣誉是一阵空气,好聪明的算计,荣誉可以让我的伤口不再疼痛吗?荣誉不过是一块铭牌,我不想得到这种咧着嘴的名誉。荣誉不能解除痛苦,死的人感受不到荣誉,荣誉也不能让活的人更好。从福斯塔夫的结局来看,从世界历史的走向来看,他没有说错。哈尔王子和约克法官媾和之后,就把福斯塔夫流放了。而带来千万级死伤的一战,开战的过程不就是欧洲王室的玩笑吗?而且福斯塔夫也没有从这场战争获利,王子依旧是王子,公爵依旧是公爵,大法官依旧是大法官,而他还是那个破落的封建地主,有名而无实。在一定程度来说就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评论家曾经说过,福斯塔夫是一个矛盾体,在他的身上有着年青和老年、冒险和肥胖、机智和愚盘、贫穷和奢侈、爵位和滑稽、目的纯洁和作法恶劣混杂在一起,使福斯塔夫“既是有冒险精神的,又是游手好闲的,既是 一个容易受骗的人,又是一个富有机智的人,既没有心眼,又为非作歹,原则上软弱,而本性上果断,表面上胆怯,而实际上勇敢;虽是一个无赖,却没有恶意;虽是一个撒谎者,却不欺诈;虽是一个骑士、一个绅士、一个军人,却是既不尊严,也不庄重,又不体面”。
福斯塔夫是一个五十岁到六十岁的老人,哈尔王子说他是一个白胡子撒旦,按照现在的话说,六十岁正是闯的年纪。福斯塔夫说自己相貌堂堂,其实只是一个胖子而已,亨利四世问叛乱者为什么反对自己,福斯塔夫回答到叛乱在他的路上,他找到了,言外之意就是你当年是如何得到自己位置,那么他现在为什么不能。福柯说在亚里士多德的年代,疯子是智者的特权,一个人如果疯了,那么他就算是悟道了,只是在中世纪以后,麻风病盛行,后来麻风病治好了,剩下大量的隔离医院怎么办,只好用来关疯子了,后来疯子才成为一个贬义词。《少年天子》的疯皇后也是这样,大家都认为他们疯了,但是他们经常能说出来智慧的话语。当老板娘怒气冲冲把福斯塔夫告上法院的时候,他可以化险为夷让老板娘撤销了对他的控告,甚至老板娘最后还陪着他好酒好菜吃起来了。虽然福斯塔夫每天的日子朝不保夕,但是他有一样好处是王公贵族没有的,那就是他的睡眠,亨利四世曾经抱怨到为什么老天从来没有让他睡一个好觉,如果他知道福斯塔夫每天都能沾枕头就睡觉,是不是要生气砍了他。
他对于自己未来的全部打算都放在了哈尔王子身上,他说到在这个风雨如磬的年代,可怜的约翰福斯塔夫可以依靠谁,只有哈尔王子。尽管常年混迹底层,他居然也有等哈尔王子继承皇位,千万不要吊死一个小偷这样不切实际的幻想。
由福斯塔夫的审美价值上来看,我们可以看出今日中国的电视剧为什么不好看。那就是通篇都是圣人,而没有真人。这段时间我重温了小时候的神剧《大宅门》,我发现白景琦这样的一个人可能放到今日来演,会招致许多的谩骂。他在外面生意场上可以说春风得意,但是在家庭生活中,可以说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失败者,首先,他对待长子,非打即骂,然后又因为老母对他溺爱,使得长子虽然北大毕业,但成为一个完完全全的败家子,其次,他对待杨九红,他没有保护好杨九红和她的孩子,让杨九红和自己女儿分别,杨九红最后报复自己的女儿,祖孙三代全是悲剧。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是时代中的人,我们每个人都能看到自己,正是由于这些,我们的人生才多彩。就像章子怡说的,人生若无悔那就没有了趣味。
还有另一个人物,那就是《汉武大帝》,和他有关的女人都没有好的下场,他承担了统一大业的重任,但是他最大的问题那就是活的太久了,他也看到了老兵缺胳膊断腿的日子,这就是他最后决定不打匈奴了,改为休养生息。前两年的历史剧《清平乐》,把宋仁宗塑造的好像伟人一般,但是我始终认为一个封建时代的皇帝是没有办法体会到人民的苦难的,不是他不想,而是他不能。他生来就是皇子,他对于民间的苦难只能想象,而不能共情。因为太美好,所以才失真。
有一位文学评论的老师说过这样一段话,雅文学和俗文学应该如何区分,他说传递不了真善美是雅文学,大结局太美好的是俗文学,生活可能如同福斯塔夫一样,他是真的,他是丑的,他是美的。福斯塔夫的名言,我是一个狂欢的长明灯,是用猪油做成的。
2024年8月31日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