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经常能听到几个字:无条件的爱。我对无条件的爱一直有错误的理解,我总觉得那样会成溺爱。但是无条件的爱不等于溺爱。
那无条件的爱和溺爱有什么区别呢?
一、有条件的爱——将爱作为教育孩子的交换条件
好多家长都说过这样的话:“你一定要懂事,成绩好,不然妈妈就不喜欢你了”,这就是典型的有条件的爱。有更极端的甚至会威胁孩子,“你这么样,要气死我吗?”这其实是用爱来绑架孩子,让孩子产生深深的愧疚感。
有条件爱的根源在于界限感模糊,分不清对事和对人。孩子一定会犯错,父母需要让孩子明白的是“妈妈仍然爱你,但我不喜欢你刚才的行为”,而不是因为孩子一个不当行为而全盘否定孩子这个人,更加不该把爱变成让孩子听话的筹码。
有条件的爱会让孩子学会一种不健康的关系互动模式,即把交换和威胁作为关系互动的基础。
二、无条件的爱——情感上温柔,执行时坚定
管教孩子时,怎么样做才能真正践行无条件的爱?
温柔而坚定。
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家长要接受孩子的情绪而不是制止。还要陪伴孩子度过这段不好受的时期,并教她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另外家长不能因为孩子哭就妥协对规则的执行。
家长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以及对她的接纳,即使他发了脾气,也对她表示理解和接纳,让孩子明白这个世界不是围绕着他转的,有些规则尽管让他不高兴,但仍然要遵守。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并不意味着父母无条件地接受孩子不好的行为。
家长不能在孩子一哭的时候,情感上就粗暴的说“不许哭,怎么这么不听话?再哭,妈妈打你了”;当孩子继续哭,家长无计可施的时候,在执行上不能软弱,不能妥协,不能满足孩子的要求。
不然孩子越来越不好管,会常常用哭闹来威胁你,最关键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没有得到爱的滋养,他只学会了:妈妈不让我哭,我可以进一步用哭来威胁她。
无条件的爱,是指父母对孩子的爱不附加任何条件,不会因为孩子做了什么而爱他,只是因为他是自己的孩子而爱他。但这并不意味着父母可以放任孩子的行为,而是对孩子有要求、有约束、有规则。爱的态度应该是无条件的,但是爱的方法却是需要讲究策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