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剽悍一只猫《一年顶十年》这本书,其中讲到:为什么要掏空自己?读后获益匪浅,学习,就是不断的掏空自己,为什么呢?
一、空杯才能接纳
莎士比亚说:一万个人眼中有一万个哈姆雷特。我们读书、学习,就是从不同人的视角去学习不同的知识。空杯心态才能更好的学习与接纳。如果执拗于自己的观点,读书中与自己观点相悖之处都冷眼相看,就没有办法接纳和学习更多新的知识,更没有办法去运用。
同样对于职场中的人也是一样,为什么在招聘的时候我们常常称校招生是一张白纸,因为他们没有职场经历,社会阅历少,他愿意学习的意愿和能动性更强。有什么样的带教师傅,就能影响到什么样的徒弟。
所以,无论是职场新人还是职场老油条,永葆空杯的心态学习,才能保证自己的思维、能力、专业技能不断的提升。
二、派发,是最好的学习
![](https://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2397195-496b4eaef1ff2ddc.jpeg@wm_2,t_55m+5a625Y+3L+Wwj+eZveaLm+i0og==,fc_ffffff,ff_U2ltSGVp,sz_16,x_10,y_10?imageMogr2/auto-orient/strip%7CimageView2/2/w/1240)
我常听樊登老师讲书,书中那些需要很长时间去学习的精华被提炼出来讲解出来,听得时候总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哦,原来我们平日里的这种行为的根源所在就是书中所讲的这个道理呀。道理明白了,实践的时候却仍旧无法进行。
为什么要派发。当你学习到一些东西的时候,我们要去分享,通过和别人聊天也好,通过书写也好,把自己学到的东西梳理出来,逻辑清晰,再转换成自己的东西去讲,去运用,去教授。那样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
派发是为了学习掌握,派发是为了掏空自己,掏空自己是为了再继续学习,如此循环往复。
所以,要养成这样一个习惯,教授的习惯。只有不断的掏空自己,并把自己知道的全部讲给别人教给别人,才可以更好地保持自己“如饥似渴”的学习状态。如果不学习,就变成一个空壳没办法输出。
输入是为了更好的输出,输出是为了更好的输入。保持强烈的学习欲望,学习的效果会更好。
三、讨论与学习
学习与生活遇到困惑的时候,如果一味的焦虑,于事无补。不如把自己的焦虑与困惑与别人讨论讨论,当你反复的把你遇到的问题和别人说的时候,每说一遍,你都会有新的思考。每分享一次,那些和你讨论的人给你的回应及反馈,也许会给予你灵感,困惑与困难也许会随之迎刃而解。
四、用才是更好地学
樊登老师在《陪孩子终身成长》一书中讲到:孩子做的棒的时候要夸奖,要具体地去夸奖孩子哪些事情做得棒,不要单纯的说你真棒;孩子做错的时候,不要大声地责骂孩子,要让孩子感受到我们无条件地爱。
道理我们听明白了,学到了。真正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孩子做错的时候,还是会忍不住地去吼孩子,孩子做对的时候我们依旧不知道如何具体地去夸奖孩子。
因此,学习需要实践。需要极致的践行,不断的练习。
用,才是更好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