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我们认识了所有思维错误之父——确认偏误。我们这里再举几个例子。我们常常会对大千世界各种各样的人,事,物提出种种理论。我们对这些提出假设,形成自己的一套所谓认识这个世界的方法。其实我们对这些假设越随意或者提出的理论越模糊,确认偏误就越强。
你是好的,他是坏的
我们经常有对人评价“好”与“坏”的想法,如果你认为人是好的,那么我们就会找到这一想法的足够证明;如果我们认为人是坏的,那么我们同样也会找到足够的证明。慈善家和那些整天愤世嫉俗者,他们都会过滤掉反驳证据(相反的证据),得到支撑他们世界观的大量证明。
不要相信那些预测家
那些股市预测者如果说股票下周会涨,那么他们肯定会寻求与之上涨的各种有利证据去支持他们的预测,同样的如果说股票会跌的话,他们会找之前和现在看起来都对股市不利的因素去支持他们的说法。幸运的是他们中有很多人都会预测成功,因为股票无非就涨和跌两种情况,肯定会有人预测对,可恰恰是一次预测对或者是多次预测对了的人会在接下来的预测更坚信自己的判断,找来更多支持自己的证据,证明自己是对的,但有时却是与之背道而驰的,往往这样大部分人都会输的很惨,因为股市本来就是不可预测的,就算你前几次对了,只能说你的运气足够的好,技术和你所谓的直觉判断只是次要的或者根本不重要,这些人就是确认偏误的受害者之一。
确认偏误的强大
宗教信念和哲学信念因其含糊性更是确认偏误的杰出温床,它在这里疯狂地滋生。信徒们一步步看到神存在的证明。神不直接现身——除了向那些偏僻山村里的文盲现身,从不会出现在北上广深这样的都市里——这表明确认偏误是多么的强大,就连神鬼这种最有力的异议都被过滤掉了。
成功不可复制,更不可以模仿
我们经常会在新闻报纸周刊上看到那些记者,他们常抛出一个廉价的理论,再提供两三个证明,就算完成一篇报道了。比如:“阿里巴巴如此成功,马云如此的成功,是因为阿里巴巴拥有一种所谓的企业文化或者是说拥有一个像马云这样的商业奇才。”于是记者们就会找到两三家同样有这种企业文化和有商业嗅觉的领导者,而且最后成功的公司。但他们不会努力去挖掘反驳证据,也就是找出那些提倡这种企业文化却不成功的公司,还有那些成功了但没有这种企业文化的公司。后两种公司都有很多,但记者故意忽视它们,他若是提到其中一种,他的文章就会被扔进垃圾桶了。
无法逃脱的互联网
现在互联网上,我们很容易看到与我们志同道合的人,更是无法逃脱确认偏误。不管我们是刷微博还是朋友圈,那些与我们观点一致的就奋力追捧或是点个赞,而那些意见或是观点与我们向左的则是避而不看或是直接反驳。我们越是活在思想一致的社群里,就越是加深了确认偏误。
干掉你的宠儿
借用一句名言就是:“干掉你的宠儿。”就像上一篇讲到的达尔文一样,越是自己相信的,越是要找与之相反的观点进行记录和辩驳。我想还有一位就是现在的特斯拉的老板——埃隆.马斯克,他的汽车制造生产线就是用的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可是他在最近的讲话却是在让我们警惕人工智能甚至对之持相反的观点,虽然看起是矛盾的但他就是在:“干掉他自己的宠儿。”让自己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我们之所以常常犯确认偏误的错误,就是因为我们不喜欢自己的信念被打得千穿百孔。但实际情况不是我们在我们的信念前竖起一块挡箭牌,实际情况恰似对方在使用消音器朝我们攻击:子弹落下,而我们听不到枪声。
总结:当我们与确认偏误作斗争时,我们要写下我们的纸条——有关世界观,投资,婚姻,健康,节食,成功策略,然后我们寻找反驳证据。干掉自己最心爱的理论,这是一件艰苦的事,但作为聪明的我们,我们不会躲避的。
最后在此借用美国著名作家菲茨杰拉德的一句名言:“检验一流智力的标准,就是看你能不能在头脑中同时存在两个相反的想法,还维持正常行事的能力。”
——菲茨杰拉德
推荐阅读:
《清醒思考的艺术》
——[德]罗尔夫.多贝里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