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昨天下雨了,今天的最高温度竟然才15度。为了让家里的每一个人能快速地暖和起来,所以今天的晚饭,我做了我们家自创的麻辣烫。
热锅,加油,待油微微热时,加入豆瓣儿酱、大料、姜片、葱段、蒜瓣儿,煸出香味儿,然后加入三人量的水。待水开时,放土豆片儿垫底儿,再加入香菇、平菇、鱼豆腐、肉丸子、桂花肠,煮五分钟左右,再放入白菜叶儿和粉丝,然后放香菜,适量盐调味,关火即可,其实也不用特意准备,一般是家里有什么菜就用什么菜。因为我们北方比较干,爱上火,家里人的口味儿又很清淡,所以我们就自创了这么一款“麻辣烫”,用的菜品基本一样,但不加任何重口味调料,所以做出来不麻不辣光烫。
拿出我们家的三个青花瓷碗,分别盛上亮晶晶的粉丝、白绿相间的白菜来垫底,红红的火腿肠,金黄的鱼豆腐,圆滚滚的丸子,碧绿的香菜点缀其上,看上去五彩缤纷,还冒着热腾腾的白气,好不诱人。不出所料,儿子和他爸像风卷残云,吃得是不亦乐乎,儿子的鼻尖儿上竟然微微冒汗了。放下筷子,他们爷儿俩,只夸这顿饭吃的舒服,我的心里也美滋滋的。
我现在越来越享受做饭这个过程了。曾经有过不爱在家吃饭的日子,一直觉得锅台炉灶是最束缚女人的地方,那时候觉得辗转于外面大大小小的饭馆儿之间,不用做饭,不用洗碗,就有美食享用,简直就是社会的一大进步。
很多年过去了,在脑海里搜索自己喜欢的食物,才发现能留下深刻印象的完全不是哪家餐馆的哪道招牌菜,那些家里最简单最普通的食物,反而是吃不腻、吃不够的。
像妈妈做的水煎包。和面,发面,调馅,做剂儿,很快一个个小巧玲珑带十八个褶的小精灵在母亲灵巧翻动的手中变了出来。然后平锅加油放入包子,生煎少许,浇上调制好的面浆,锅底的热油与面浆激烈地碰撞,“滋滋”地响着。不一会,包子出锅了,一个个色泽金黄、脆而不硬、味道鲜美极了,每次我们都吃得滚瓜肚圆。到现在我们姐弟几个,都还馋这口呢。
像爸爸做的病号饭。小时候,家里的孩子每回有生病的,爸爸都会亲自下厨做碗清汤面。面条细细的,软软的,滑滑的,里面再卧上一个胖胖的荷包蛋,淋上香油,滴几滴醋,别提有多么地开胃好喝了。
慢慢地,长大了,当了父母,你就会发现,做饭不仅仅是一项技艺,而是传递情感的方式。
我怀念妈妈做的饭,是因为饭菜里有妈妈对我的爱;我慢慢地喜欢上做饭,是因为我把这份爱延续了下来。
家里的饭菜,能照亮我们回家的路;家里的饭菜,散发着浓浓的爱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