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从帝尧都江汉平原开始!

三星堆千问千答(65)•大禹治水第一站
问:禹之“翼州”是今山西与河北西部之“冀州”吗?
答:非也!禹之“翼州”非彼之“冀州”。
《夏书·禹贡》——
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
冀州:既载壶口,治梁及岐❶。既修太原,至于岳阳❷;覃怀厎绩,至于衡漳❸。厥土惟白壤,厥赋惟上上,错,厥田惟中中❹。恒、卫既从,大陆既作❺。岛夷皮服,夹右碣石入于河❻。
我们从《禹贡》可以观古禹之事。古史传录,尧时遭洪水之困,大水横流天下绝分,人民困苦无耕。尧使禹治水,使民脱困。禹治水十三年功成,帝舜禅帝位于禹。禹平水土,定九州,并制贡法,四方各以土地所生贡献,故以《禹贡》名篇。
禹划分土地,以王都为中心,顺着山道砍木,以木桩作为标记,以山川奠(界)定九州地域。
舜、禹不易王都,舜禹王都在今四川成都郫城王城遗址,古城“蒲坂城”,早夏王都在雒汭后人改为“洛汭”,为今马牧河之内地,又称为“河间地带”。
四川盆地形若“葫”,通“福”,又称“壶”。古之“壶口”,指长江水从川地流出之口,而非今山西吉县南,黄河在此流过之口,黄河“壶口”当为后人附会。
最早《禹贡》的“冀州”是“翼州”,尧又称“冀王”,即“赤鸟”之后的“重明鸟”。
古语:“河有两岸,人有两面,鸟有双翼”,翼王所在之州即翼州,它是尧之王都。
古云:“两河间曰翼州”。
《左传》:惟彼陶唐,有此翼州。
《大传》:尧治平阳,在翼州也。释:平阳在平水之阳,也可以理解为长江“壶口”下,水平缓的南边。估计尧之“翼州”大致位置应该在“壶口”的下缘地带。
三星堆青铜大立人即尧王,他脚踏翼鸟托起的方土,所示造物王从宇宙飞升而来,开启天下“最初的刹那”,接受祖先“赤鸟”赋予的一切生命力量,传承、延续创造宇宙万物的过程。
[翼州]
尊先王,故禹治水及行贡,从“翼州”始。
考:长江“壶口”之水经过“翼州”,水降为平缓,行于大陆以东,传指九江,达于东海。禹治水之首次,应为长江,其义甚明。
四川为禹中,而山西/河南之“冀州”为其后裔所迁至的北区为非为王中心,无所能凑禹贡也,地理位置与禹贡行文不符。
[古文释意]
《夏书·禹贡》:
❶“既载壶口,治梁及岐”。
既要疏理壶口,又要治理壶口周边通向两岸的桥梁及江水,分叉流向下游小山的河道、河岸。
疏:这才是古代智禹所干之事,古人才不会蠢到去挖河,改道黄河,这既不可靠,也不可行。
❷“既修太原,至于岳阳;”
释意:又修整大原(今之云梦平原),直修整到岳阳(今湖南岳阳市)。
❸“覃怀厎绩,至于衡漳。”
释意:湘潭怀化取得功绩,成绩续至于衡阳、漳州。
覃通潭,即深水洼泽之地。禹贡的覃为湖湘潭;漳指古漳州(今地名不详)。
❹“厥土惟白壤,厥赋惟上上,错,厥田惟中中。”
释意:其土地为白瀼肥濡,其地赋为第一,错杂其间的田中等,为九州之第五。
❺“恒、卫既从,大陆既作。”
释意:恒、卫部族作为方职氏徒禹,大片陆地得到耕作。
恒,即桓,古称“乌桓氏”或“沤夷”。
卫,即滹池氏。
上述两氏分布在今湖北、湖南的湖泊岛屿之中,后来徒禹作为职方氏,负责湖泊大片陆地的耕作。
❻“岛夷皮服,夹右碣石入于河。”
释意:岛上平民衣皮服,持有碣石的地方入于海。
《说文》:碣,特立之石。东海有碣石山。
《大传》:碣石在海中。
诗曰: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两湖湖泊岛民通过水道往东行进,持视碣石行于东海。
禹贡第一站示意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