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0
(张载《拾遗·近思录拾遗》)敦笃虚静者,仁之本。不轻妄,则是敦厚也;无所系阂昏塞,则是虚静也。此难以顿悟,苟知之,须久于道实体之,方知其味。“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
横渠先生认为,敦笃虚静是仁的根本。不轻慢妄为,就是敦厚;心无阻滞,不因充塞各种欲望而昏聩,便是虚静。敦笃虚静不是可以顿悟的,若要对此有所领会,必须长期坚持在实践中去慢慢体会,才能懂得敦笃虚静的味道。在《孟子·告子篇》中,孟子曰:“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卷五克治
5.1
(周敦颐《周子通书·乾损益动》)濂溪先生曰:君子乾乾不息于诚,然必惩忿窒欲,迁善改过而后至。乾之用其善是,损益之大莫是过,圣人之旨深哉!吉凶悔吝生乎动。噫,吉一而已,动可不慎乎?
宋时“然”字的用法,不全然是转折的意思,更多的是从反面进行强调,如卷四第五十三条“谓之无物则不可,然自有知觉处。”此处从正面强调“乾乾不息”,同时从反面强调“惩忿窒欲”。
乾卦九三爻辞曰:“君子终日乾乾。”
损卦象辞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惩、窒,都是抑制的含义。忿,心不平;欲,欲望。
益卦象辞曰:“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君子健而又健,至诚不息,此动之体,是动之善的方面。损益为动之用,损卦告诫我们在动的过程中,要抑制不平衡的心态和克制心中的物欲;益卦勉励我们在动的过程中,要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横渠先生将乾卦、损卦和益卦结合起来讨论,一方面告诉我们,终日乾乾是体,另一方面同时告诉我们,在坚持体的同时,还要静心,克制欲望。此损卦之大;最后,要用乾之善,即迁善,要用损之克制,即改过,迁善改过为益卦之大。
濂溪先生说,君子应该终日健行,至诚不息,同时要保持心态平衡,克制各种欲望,见善则迁,有过则改,然后才能达到至善的境界。乾卦体现了动之善体,损益卦给我们的最大启发则是惩忿窒欲和迁善改过,圣人作易之卦,其旨意何其深刻!
《系辞上·第二章》:“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濂溪先生感慨道:“人一动就会产生后果,后果无非吉凶悔吝四种,只有吉是好的结果,其他三种都是不利的,因此我们的视听言动怎么能够不谨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