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题记
全员——助力
记起放寒假的那天,我们每一个人都满是激动,一些同学甚至提前进入了“放假模式”。本以为二十多天后便能再次相见、一起冲刺中考……
但这段时间,老师们成为了主播,父母成为了大厨,而我们,却有着“君问归期未有期”的焦急。花季来到,校园里的花朵竞相开放,迎春花开放、凋谢,我们仍然在等候;杜鹃花开放,我们无比怀念彼时在一起学习、生活的日子;杜鹃花凋谢,我们终于收到了复学的通知,开始一天天倒计时,期望复学后的校园生活。时隔110天,直到——
5月7日,一个阴雨绵绵的星期四。校门前,老师们也早已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前来迎接。复学的规定步骤必不可少,防疫工作不可松懈。交管部门派来交警为复学工作“保驾护航”;医生们穿上防护服,为我们消毒。每一位老师都满面笑意,眼角溢满了对我们的爱。至此,我们可以大声说:衡实,我们回来了!
开学后,我们“封校”。校领导驻守封闭区域,“特别关注”九年级,保障二零中考;食堂为了我们的健康与营养,不惜亏本,也要给我们充足的饮食供应;现教处老师将办公室搬到教学楼,以备我们不时之需……全体成员都在营造一种“复学期间,九年级先行”的温暖氛围,助力我们的中考。
教师——陪伴
在学校,总是有许多让我们感动的瞬间。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遇到两位化学老师,每个人都端着一桶没有泡的方便面,他们神色匆匆、步履却很坚定。我停下脚步,目光却跟随着他们,心中升起一股暖流。他们一定是担心去食堂耗费时间太长,所以才选择这种对付晚饭的办法。他们一定是为了没有批改完的作业,没有备完美的课,亦或是没有做完的题。他们一定是满怀中考必胜的信心,相信我们的实力!
晚自习下课,星星忽闪忽现,几缕暖风从窗子的缝隙中钻进来。一位物理老师在楼道里,与自己的家人视频通话。她满面笑容,皎洁的月光照在她身上,似乎着一层银衣,格外美丽。从电话那头咿呀学语的童声中,我听出她的孩子年龄尚小。她们一家,为了我们,只能用这种方式获得珍贵的温存。
我到办公室完成英语老师交代的任务时,她的钉钉电话响起,我用余光一瞥,应该是她的孩子,而她仍在旁边继续辅导我,全然不顾那个电话。她一直是位很专注的老师,工作时,一切事情都不能影响她。这时,电话突然挂断了。几秒钟后,再次响起。我想,孩子在那一边,一定非常着急吧。于是我将手机递给老师,说:“老师,您的电话,还是接吧。不影响我的”。她点点头,接过电话。电话接通了,由于网络原因,声音有些断断续续,老师有些着急,甚至双眸中有泪光。与家人之间的思念,老师和我们都感同身受。我们对老师最好的报答方式,就是在中考时考出骄人成绩。
班主任从早到晚,深情陪伴。为了带我们就餐,他们每次都是匆匆吃上几口。老班那疲惫的身影,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对我们的爱,就是想尽办法让我们过的更好,用心去倾听我们的心声,用情去融洽我们的感情,用爱去点燃我们的自信。全体老师,都在和我们同甘苦、共患难。他们临时准备了生活必需品,没有一句怨言,封闭在校。张东营老师、陈志涛老师、刘蕊老师的爱人同样在高三,除了他们,我们有多少老师舍下自己年幼的孩子,暂别自己年迈的父母,毅然决然地和我们一起战斗。
每位老师戴口罩上课,与我们的感觉大不同。为了给所有同学同样的教育、教学机会,每位老师工作量都增加了二分之一,三四节课下来,嗓子冒火、喉咙沙哑,也还没有摘下口罩,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去懈怠?
同窗——奋斗
我们这一届,处于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衡中建校70周年的中间,意味着我们终将有承启之功,为祖国献礼、为校庆献礼。我们是衡实历史上第一届毕业生,我们肩负着神圣的使命和重任,不破楼兰终不还!我们是最特殊的九年级,这种特殊,显得更加意义非凡,必将永载史册,注定我们终身难忘、与众不同。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青山矗立不堕凌云之志。
每天,我们奋战在一起。那些如山的试卷,我们一起刷;那种一天过后的疲惫感,我们一起忍受;那些课堂上收获知识的快乐,我们一起体验。我们就像一个战壕里的战友,一起奋斗、无问西东!
同学的作用是互相支持,为彼此增添前进的动力。有时,我有一些问题,在课本上寻求不到答案,便在宿舍提出。“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大家一起讨论、集思广益,最后可能说不出正确答案,可能争执得面红耳赤,但也获得了成长。这种过程值得一生回味。
花开疫散,勇士归来。复学后,我们再次一起拼搏,为了我们的心之所向,紧密团结起来,咬定青山不放松、坚定信心不动摇,全力以赴,让复学的时光变得价值非凡,让生命从此与众不同。我们必将创造二零中考新巅峰,为衡实铸就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