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其貌不扬但心中装着国家装着社稷一心为民——他就是《宰相刘罗锅》中的刘墉。自古以来忠言逆耳利于行,乾隆皇帝刘墉在身边时感到碍眼不舒服,但是离开了就是不行。
因此上其实权力也是需要约束需要监督的,当然这在封建社会是不可能的。这种时候就出现了诤臣和佞臣的区别,诤臣据理力争为天下为社稷为黎民百姓甘愿受委屈甚至牺牲自己,佞臣只想着迎合皇帝拔一发利天下而不为只是算计着自己的利益。
我们总要听进去别人的不同意见,尤其是领导干部。总不能光听好的,在下属汇报工作时光报喜不报忧。我认为既报喜又报忧才是科学的也是合理的。作为领导还是要亲民的,当官的不是说高高在上就有权威了。权威是自己慢慢树立起来的,不是说耍特权耍出来的。其实,自己打个饭洗个碗也不是多丢人的事。恰恰相反,一举手一投足都会影响到身边人。
好多事情不是喊口号喊出来的,而是实实在在干出来的,作为排头兵下面人是时刻看着你的。我总是认为身教大于言传,好多东西是不用说的。说的太多也就没意义了,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只有上梁正下梁它也弯不到哪儿去。人总是看不到自己的错误,用放大镜看自己的优点却用显微镜看别人的缺点。其实我认为应该刚好相反,用放大镜看别人的优点而用显微镜看自己的缺点。如此才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作为一个有能力有魄力的领导人没必要事事亲为样样精通。用好别人一样也能取得成绩,《西游记》中哪一个妖怪也不是唐僧打死的,但是一路走下来他却得了最大的善果。
《水浒传》中的“白衣秀士”王伦就不懂得这一点容不下别人,一个人能走多远看他与谁同行,一个人能有多大成就就看他有多少容人之度。正因为气量狭小所以梁山在他手力就是一个小山头,自己也没有个好下场。后来换成“托塔天王”晁盖气量容人之度都有了却没有远大的理想。只有到了宋江手里,才有理想有了事业的认同感这样的企业才会做大做强。
我认为人总要听进去别人的话,才会有长足的进步才会有更大的收获才会有更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