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处理孩子的情绪,做积极智慧的父母!

教孩子学会“开关”自己的情绪开关。

每个人都会有情绪,孩子也同样。孩子因为缺乏自制力,所以他们闹情绪的时刻非常多,也让父母感觉非常劳累。

当孩子在闹情绪的时候,很多父母容易踩中这八大雷区,伤害孩子也伤害自己。看看以下解决方法,学会处理孩子的情绪,做积极智慧的父母!

[八大常见反应]

以暴制暴

“再闹,就给我试试看!”“不乖就把你赶出门”之类的严惩、恐吓和威胁话语,不但会扼杀孩子的自尊心和安全感,甚至采取自我破坏和被动的攻击行为当成报复。

当孩子情绪的奴隶

“不哭,就带你去吃麦当劳!”“我买玩具给你就是了,别难过了!”用贿赂、哄劝的方式息事宁人,避免孩子体会不好的情绪,反而让孩子学会了“情绪勒索”。

男孩别哭

“男子汉不要哭,勇敢一点!”哭泣不是懦弱的象征,男孩也有各种心理需求。一旦哭的权利被剥夺,男孩的情绪表达就容易出现障碍。

为孩子的情绪贴标签

“你这个坏孩子,为什么这么粗暴?”“真是爱哭鬼!惹人厌!”你贴在孩子身上的“负面标签”,会轻而易举的扭曲孩子的自我概念。

流于说教

“你看!我不是早就跟你说过了……”当孩子伤心、难过、生气的时候,情绪已经主导了全部意识,根本不是灌输规则与训诫说教的好时机。

回力球效应

“你再闹啊!干脆把我气死好了!”在孩子闹脾气时,无法保持冷静,反而回以愤怒,形成“你来我往”的恶性循环,最后“发脾气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想法也将深刻在孩子的心上。

阻断话语

“怎么垂头丧气的?振作一点!”对孩子的情绪视而不见或轻描淡写,不但阻断了亲子沟通,也让孩子相信情绪是不受欢迎的,进而筑起一道心墙,变成一个对自己和他人的感受都显得麻木的人。

归咎他人

“跌倒了不痛!都是地板害的!”当孩子遇到挫折时,为了安抚孩子情绪而归咎外界环境的做法,会让孩子无法对自己负责,失去从错误中反省学习的机会,容易养成遇到挫折“只会怪别人”的恶习。

爸妈究竟如何引导孩子做好情绪管理?

孩子情绪学习经验深受父母的影响,父母同时也是稳定孩子情绪的最主要来源。

根据美国华盛顿大学心理学教授约翰·高特曼的追踪调查发现,被父母有效引导管理情绪的孩子,比较有能力处理自己的情绪,挫折忍受度高,社交能力和学业表现也比较杰出。

提高孩子的情绪能力,已成了现代父母的必修课。

[3个步骤破解孩子情绪密码]

培养情绪能力,愈早开始愈好,且要注重方法和技巧。在处理孩子的情绪问题时,父母可采取以下三个步骤:

理解、接纳孩子的情绪

如果孩子出现情绪反应,父母要先用同理心和倾听的技巧,接纳孩子的情绪。当孩子知道你愿意理解他的感受,就会慢慢将心情沉淀下来。

情绪是自然产生的感觉,是一个人对周遭事物的主观感受,因此没有对错之分。它是一种能量,一旦涌现了,绝不会凭空消失,需要有效抒解的管道。

不过,同理孩子的情绪,并不代表同意孩子的行为,更不是放任孩子把情绪表现当成工具,对父母予取予求。

要让孩子明白:所有的感觉都是可以被接纳的,但是不当的行为必须被规范。

协助孩子觉察、表达情绪,并厘清原因

接下来,父母要像一面情绪镜子,运用言语反映孩子的真实感受,协助孩子觉察、认清自己的情绪。

例如:“看你哭得这么伤心,一定很难过,对不对?”响应孩子的感受,可以让孩子明了自己的感觉。之后,继续用开放性的提问方式。

例如:“今天是不是发生什么事了?”协助孩子正确表达情绪,厘清情绪背后的原因。

只有找到情绪反应的真正原因,掌握孩子的心理需求,才能对症下药。

引导孩子调整认知,思考解决方案

等孩子情绪缓和下来,引导他调整认知,从另一种角度看待引起他困扰的事情。

例如:“玩具被同学不小心弄坏了,你觉得很生气。但是你打人没办法让玩具恢复原状。我们一起想想看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好不好?”

[4个方法提升情绪力]

身心觉察,换个想法更好

孩子的情绪反应,特别容易牵动生理的变化。例如:害羞时容易脸红、紧张时心跳会加速、害怕时会发抖等等。

平时多和孩子练习身体放松技巧。例如:深呼吸、肌肉放松、静坐等,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情绪觉察力,稳定情绪波动。

爱与肯定,累积快乐存折

积极心理学创始人塞利格曼强调,建构孩子的正向情绪并不是教孩子盲目的乐观,或者否认、避免负面情绪。

充足的安全感、肯定孩子的自我、温暖热情的家庭气氛、无条件的爱但有条件的奖励,以及许多好事件,都能为孩子架设一张“情绪安全网”。

亲子共读,丰富情绪语汇

故事是现实世界的缩影,孩子从故事中辨识不同情绪,了解人们如何处理愤怒、恐惧、快乐及忧伤等不同情绪。

藉由读后讨论和角色扮演,父母引导孩子以旁观者的角度,观察事情的始末,了解书中人物在哪些情境下、做哪些事,会产生各种不同的情绪反应,学习从他人的角度去思考,尊重自己和他人的感受。

身教重于一切

良好的典范胜过千言万语。在处理孩子情绪之前,要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

教育专家感慨指出,很多父母在处理情绪时经常言行不一,自己的情绪表达方式和孩子一样,但对于孩子的问题却一副道德劝说,而导致孩子对于父母的管教失去信心。

孩子透过观察、模仿,不断吸收父母应对情绪的风格,在孩子面前适当表现你的情绪益显重要。

偶尔和孩子分享自己如何从错误中学习的往事,也有助于拉近亲子之间的距离。

只要父母投入时间和耐心,运用技巧和练习,就能调好孩子的情绪体质,让孩子知道自己可以有所选择,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OK小编说

虽说孩子闹脾气是一件让妈妈们很苦恼的事情,但是,这也是孩子的成长过程,更是父母陪伴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想不到今天写的主题是什么,所以就简单的取名为杂谈。事情太多,想说的太多,却无处说。 前几天一直在忙工作上的...
    土气灯笼阅读 1,014评论 0 0
  • 窗前的君子兰又红了几株,满天星也绿了几枝。我准备好笔墨,想在光阴里赏几墨书香,听几缕清音,度一段静时光。 静是山的...
    青洛小世界阅读 3,025评论 0 9
  • 昨晚终于看完电视剧《佛陀》,这部电视剧断断续续也看了一两个月了吧。 昨天的剧中佛陀的几句话很有感触。就是对任何人一...
    美丽人生_cc3c阅读 3,09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