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事情给我对我有一点点启发。
公司来了一个客户,长的一张明星形象 的脸,浓眉大眼,很有气场。刚看见他的第一眼,我就有一种自我败下阵来的感觉,对他百般客气,奉承,微笑。可是在相处的过程中,我才知道他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同行。我仿佛觉得是自己给自己下了一个圈套,深陷进去之后差点无法自拔。
我们在生活中总会有一个习惯,不自觉地从一个人的长相上去判断对方,然后给他在脑海里定义了各种各样的角色和背景。如果觉得对方是一个成功的人,就客气委婉,自让三分;如果觉得对方应该只是一个小角色,就可以稍微地盛气凌人,不需要再试探。但是当继续沟通相处下去,结果往往会出人意外,至少不会百分百符合自己最初的判断。
我在思考这个事情。我们希望从别人的脸上寻找答案,却忘记了自己才是命题人和阅卷人。诚然,对每个人都需要保持尊重,但是这应该保持在平常心和自我从容的基础上。一味的讨好和自我贬低,只会让对方心生厌恶。美国心理学家巴巴内尔说,”大多数习惯取悦于他人者,对拒绝和敌意有着根深蒂固的畏惧和焦虑,从小就学习如何尽力避免拒绝他人引起敌意,因此戴上友善的面具,只考虑他人而忽略自己。“ 这是一种病态的“取悦”,是一种害怕失去般迫切地希望”被人需要“。
或许是在小时候,我们总是希望得到所有人的喜欢和疼爱,被人捧在手心,应有尽有。长大之后,这样的喜欢就只是一个奢望。我们应该懂得,不需要对别人期待太多,也不需要让别人对自己有太多的期待。因为这种期待是一种伪装的美好,是掏空自己的内心满足了对方,终究会被识破。我们需要对人友善,更应该懂得善待自己,为自己发出自己的声音。
反过来说,过于高冷或者咄咄逼人,希望通过表情的控制或者语气上的高调来达到凌驾于别人之上的目的更是可笑而不可取的。这是一种攀比逞强的心理,是没有安全感的表现。争抢好胜表面上是一种进攻,实际上在身体和心理上都处于一种防御的状态,久而久之更容易造成压抑。
当然,除了讨好和逞强,我们要做的就是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这很重要,而且这和“不要活在别人眼里”或者是“不要从别人脸上去寻找答案”的说法一点都不矛盾。因为只要这不是虚伪的,表面的,自大的。在《你的形象价值百万》一书上说,“事业的长期发展中,视觉效应是你能力的九倍。一个穿得好的人并不出众,他的优雅让他脱颖而出。”到了一定的年纪,你是一个怎样的人往往已经被众人的眼观所封固。但是,我们仍然有权利去做我们自己,实现我们可能实现的自己。约瑟乎.鲁说“一切精美的东西都有其深沉的内涵。”生活中和人沟通中的一些细节,比如缓和的语气,由内而外的自信,温暖的拍肩,一诺千金的点头等等这些无声的语言都在向对方传达着你的可靠,豁达,醇厚的人格品质。
列斯科夫说,“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活给别人看,一种是活给自己看。”今天我们还在花各种心思希望去从别人的脸上去获取信息,特别是想获得认可,亦或是获得商机。这或许也受到了古人留下来的传统的影响。清代曾国藩擅长识人术。他曾经和自己的门生说,“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或许古人的智慧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借鉴。但是每个人的功力不同,盲目的“识人”容易导致“意乱情迷”,滋生不良的情绪,一旦失控,全盘尽失。我们正经历着社会重大的变革,每天都在接触形形色色的人,以其一味地去追求识人的智商,不如“以静制动”,扎扎实实去深入的学习、积累,进而保持进退有度的从容,自我革新的勇气,一步一个脚印深深地迈下去,抬起来,向前。因为只有这样才是永久属于自己的精美的、深沉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