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论历史上谁的成语最多,那一定是与萧何,张良统称为西汉开国三杰之一的淮阴侯韩信,韩信短暂而又传奇的一生——35岁的短暂人生,却有34个成语典故是出自韩信。
比如说“一饭千金”“胯下之辱”“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十面埋伏”,“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萧何月下追韩信”等,据统计了一下,將近有30多个。
不光如此,韩信在历史上的意识典故也很多,据说象棋风筝就是韩信发明的,甚至于中国最古老的方便面学面,相传也是韩信发明的,韩信在中国历史上已经成了神,从一个街头小混混到出將入相,封候称王,无所不能。他的三大重大战役,——安邑之战,井陉之战,潍水之战,他被誉为国士无双,兵家四圣,用兵之神,更是被后人奉为兵仙神帅。
然而这个“神仙级别的人物”,却不是生来就光芒四射的。
孟子说,天將降大任千世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性,增益其所不能。相信韩信对孟老先生这句话深有体会。
韩信出生于泗水郡淮阴县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家道中落后,年级时期也和早年的刘邦一样整天背个破剑到处瞎晃悠。父母早年去世,无人管教,韩信性格放纵,不拘小节,既做不了官,也不会做生意。
韩信只能厚着脸皮去别人家蹭饭吃。时间久了,人人生厌,就在韩信饿得奄奄一息的时候,河边一个漂洗衣服的大娘,拿出饭团给韩信吃,“漂母乞食”,这才救下韩信一命,也就有了“一饭千金”这个成语。信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后信果“千金答漂母,万古共嗟称。”
乡里有个“流氓”屠夫,看不惯韩信,骂韩信是胆小鬼,要韩信拿剑刺死自己,否则的话就必须从自己的胯下钻过去。韩信忍下了这个屠夫的“胯下之辱”,当着众人的面,从屠夫的胯下爬过去,遭到满街人的耻笑。韩信大丈夫能屈能伸,不做无谓的牺牲。
破窑赋中说,马有千里之城,无迹不能自往,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韩信的“好运气”很快降临了。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韩信投奔了楚军,因为毫无寸功,投到项羽的帐下只委委屈屈做了三年的执戟郎中,也就是个举着戟看大门儿的。非但得不到项羽的重用,还倍受羞辱。
韩信忍无可忍转投到刘邦的门下。开始的时候,虽然有张良的举荐信,但仍然得不到重用,被分到刘邦军营看仓库,这就有了“推陈出新”的典故。但仍因喝酒犯了事,只得星夜逃出汉营。
这时的韩信虽然只是“崭露头角”,但他的才华却为萧何发现并赏识,下面就有了“萧何月下追韩信”。向刘邦极力举荐。萧何对刘邦评价说韩信是,“国士无双”。这时候,慧眼识珠的刘邦果然听从萧何的举荐,顶着各方压力,破格重用韩信成为最高军事指挥官大将军。(不得不说刘邦善于用人,是真命天子)
当刘邦和韩信谈起项羽的时候,韩信用了两个词来概括项羽“匹夫之勇”和“妇人之仁”。韩信认为项羽是一介莽夫。所谓的项羽的“妇人之仁”就是见了身边士兵受伤亲自去喂饭,还为之啼哭,对身边人很仁爱。但项羽却纵容士兵烧杀抢掠,对百姓极其残忍。比如项羽和英布坑杀二十万秦军,项羽最终天怒人怨,纵容抢掠,火烧咸阳城三百里,阿房宫毁于一旦。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项羽在关中犯下三个愚蠢的错误,使项羽尽失民心,最后乌江自刎。当然项羽的妇人之仁,还表现在对刘邦的刀下留情。
得到刘邦重用的韩信,果然不负刘邦所望——“明修见道,暗度陈仓”,不到一年的时间击败章邯,数倍扩充了刘邦的地盘,刘邦的军队也从3万扩充到几十万。
韩信对战赵国,灵活用兵,出奇制胜,速战速决,“背水一战”,最终以少胜多,史称“井陉之战”谱写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灵活并用,置之死地而后生,以少甚多的典型战争。后来的潍水之战也是楚汉战争最重要的一战,扭转的楚汉之间的根本态势,使楚汉战争走向明朗化,项羽的失败已经不可逆转。
此时的韩信有兵,有地,有人,完全可以和刘邦,项羽三分天下。蒯通劝韩信判汉自立为王时,蒯通也拿一堆成语来劝韩信,先是“肝胆照人”跟韩信说,我恨不得扒开肚皮把心肝拿出来给你看,却遭韩信断然拒绝,韩信认为刘邦对自己有“解衣推食”之恩,不忍心背叛,还发誓永不判汉。
这是刘邦说过的一段最经典的名言:“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也就是说刘邦认为军事谋划我不如张良,治理国家我不如萧何,统兵作战我不如韩信。
就算是“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的张良,在看到刘邦当皇帝后,株杀异姓王,铲除异己,只能称病在家,处于半隐退状态。
在韩信的功高盖主,“十里埋伏”打败项羽之后,他的命运已经注定。很快被刘邦夺了兵权,把他从齐王改为楚王,还被刘邦从云梦泽捉拿回长安贬为淮阴候。
这会儿韩信还在对刘邦吹嘘自己带兵“多多益善”。但此时韩信反与不反都不重要,韩信,彭越和英布是大汉帝业创建初期最会打仗的三个人,在灭楚兴汉中出力最多,刘邦早已对他们起了杀心。
当时吕雉选择处死韩信之时,她选择的就是让宫女拿着竹竿将韩信给戳死。而之所以事让宫女用竹竿戳死韩信就是为了不违背当年刘邦给韩信承诺的“三不杀”: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将韩信的免死金牌在不违背条件的情况之下给破解了。
当年韩信担心刘邦卸磨杀驴,于是就向立邦讨要了一个“免死金牌”。于是刘邦就向韩信许诺了“三不杀”: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就是不能在看见天空的地方杀韩信,不能在接触到地面的情况下杀韩信,不能用金属杀韩信。
韩信得到了刘邦的许诺之后,也是非常的开心,认为天底下是没有东西能够杀掉自己了。可是他低估了吕后对他的杀心和智慧。吕后将韩信带到地下室当中,放在了竹笼之中,然后让宫女拿着竹竿将韩信给戳死了。这样既解决了吕雉的心腹大患,又没有违背刘邦当年的承诺。
韩信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军事家之一,却不得善终,难免让人感叹。
可司马迁却在《史记》中评价韩信该杀:“天下已集,乃谋叛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天下已经安定了,韩信竟然还想造反,被灭三族不也是应该的吗。
可咱们后人仔细阅读《史记•淮阴侯列传》,却感觉不是那么回事,说韩信谋反完全不讲证据,分明是说你谋反你就是谋反,你能不能证明自己清白都要杀你。
韩信在临刑之前也发出了“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我不服!”的概叹,又有多少不甘和愦憾!“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这几句古语大家可能都听说过,意思是说狡猾的兔子都死了,猎杀兔子的猎犬也就该杀了吃了,天上的鸟都打完了,射鸟用的弓也该收起来了。过河拆桥的事也是不少见。
帝国已经被攻破了,那些立过功的谋士也就该杀了。这几句话有一个共同的核心意思,就是我们现在所常说的一句话——卸磨杀驴。
历史上这样的事例很多,象越王勾践杀文仲,宋太祖杯酒释兵权,虽不是杀驴,但也是“残驴”,其性质都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