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n Hain](https://pixabay.com/get/e834b60d2af5003ed1534705fb094397eb71e5dd19ac10459cf4c47ea5eab3bc/signs-1172211_1920.jpg)
来看几个例子:
爱一个人,爱他的很多方面。即使是一些缺点也能忍受。
恨一个人,恨他的很多方面。连他的好也看不见了,把ta的好也跟着忽视了。
学习一门课,这个老师好。于是很认真的学。这个老师不好,于是连他教的课也不学习了。
偶像崇拜,喜欢他喜欢的东西,买他买的东西,他说的就是对的,然后各种维护……
那些结婚后发现自己找错了伴侣,然后后悔莫及的人。他们惊讶于自己当初怎么就没有发现这么多的问题,我觉得极有可能不是这样的。那些问题一直都在的,只是你没有发现或是选择性的忽视,认为那些不重要。在热恋期里,可能忽视了非常多的东西。
恨一个人,不喜欢一个人,然后看不到对方的好,这部分成为视觉盲区。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太多了。而看到对方的好,然后学习一下这样才是最划算的一件事,而不是连带着否定一个人的一切。由此引发的不必要的争端我想会少很多。同理上课学习的例子,不能因为老师不好而就不学习这门课了。这门课要不要学应该与这个老师无关。
连带的喜欢和连带的讨厌,这好像是人性。顺应人性做一些好事,然后“大放光彩”也是很棒的一件事。
比如小米公司,手机好,很多人就认为其他的做的应该也不差。我就喜欢买小米生态链的很多东西,耳机、手环、台灯……事实也是这些东西也挺不错的。当一个品牌做出了一两个非常好的产品,那么几乎就开始非常的喜欢这个品牌。现在的罗辑思维、得到、Amazon、Apple……我对这些公司都非常的喜欢。有的公司就不行,没有做出一款好的产品。连一件让人非常喜欢的产品都没有,又怎么谈得上更多的喜欢呢。做出一两个好的产品,就进入了一个非常棒的循环,逐渐的赢得更多的喜欢。个人也是如此:畅销书作者,连环创业者……当你做出一件很牛的事,当你的身上有了一些令人非常欣赏的特质,也进入了非常棒的良性循环。
但是这种人性也是加速不喜欢的。如果你做了一些很蠢的事,人们不喜欢你,然后只会更不喜欢你,还会重新大量之前对你的喜欢。如果你后来没有什么特殊的成就的话,这样的不喜欢可能会演变为唾弃。现在我对苹果公司就开始不那么的热爱了,因为之前苹果与腾讯的小摩擦开始让我觉得库克就不是一个积极开辟增量的人,而只是在那充分的寻找存量。直接的结果就是我对苹果的喜欢减半。
此外,客观看待这个事物,抛却各种各样的成见。识别并排除掉那些附带的不理性的喜欢和不喜欢,也会让我们更好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