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看了#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一开始去看这部电影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作者是一个南京人,也在南京看过他的店。
人可能就是一种恋旧的生物,在一个地方待久了,总会对这里产生一种特殊的情怀。
南京是一个快节奏,也是一个慢节奏的城市。在工作日的地铁上,每个人都那么急匆匆地走着,可能会有不同的方向,但步调总是出奇的相似:匆忙而又稳重,让我偶然也会感慨:噢,原来南京也是一个需要这样用心奋斗的城市啊!是这样一个有很多精英生活在紫峰大厦的城市啊!也是这样一个房价已经飙升到三万一平的城市啊!
而它也是慢节奏的,走在街上看着路边有一定年头的梧桐,看着鼓楼区穿着白衬衫的公交车司机,看着标记着六朝变迁的城墙,看着像是马大姐时期的明瓦廊——
——老大爷们还会聚在门口打象棋;单元门口贴着新用毛笔写的居委会通知;卖小吃的大妈热情地给你指着哪里有你想去的五金店;有百年历史的烤鸭店门口还是有那么多老人排着,让下班回家,西装还没来的及换下孩子尝到一直喜欢的老口味;六七十岁的老锁匠虽然穿着锃亮的皮鞋,带着不菲的名表,但听说你要一把老式的小柜锁,还是会骑着摩托赶回家给你取,临了还不忘给你用旧报纸包好,耐心地教你怎么开锁,再麻烦也只是收你六块钱,还有临走前的小阵寒暄……
这种又快又慢的节奏好像有股独特的吸引力,至少是让我,在这个学期,渐渐喜欢上了这座城市,也让我对这里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如果说故乡是因为有我最爱的人,最心系的家,还有出生成长在那里十八年的风俗习性,饮食起居而令我魂牵梦绕的话,那南京就是它本身的魅力吸引了我,让我有了种说不出道不来的情怀。
知道作者张嘉佳在南京生活过,在南京有我几次去看的店面,就让我觉得这部电影的根就在南京——这个有着独特光环的城市。让我期待着,这个让我路过的你的全世界,会不会有一刹那是属于这里,这个像电影的“根”一样的地方,这个让我觉得几乎每一处都有独特韵味的地方。
这样的想法让我对这部电影有了莫大的期待,感觉要是不去看就少了点什么。就这样,下午和室友果断地订了票,赶了我们觉得最佳的晚八点的场,坐在那里看了这部并没有让我失望的电影。
先不说电影的剧情,看完已经有几个小时了,刚刚出来的感慨也要消失殆尽了,为茅十八最后给荔枝留下的惊喜——“荔枝,我爱你”留下的眼泪和最后一幕陈末、幺鸡和美景的震撼也没那么强烈了,不过电影里每一处电台的声音、每一幕不同城市的夜景还让我无法忘记,好像只能用一个“美”字来形容了,起初看到白天的哈尔滨是激动,在影院里开心地嘀咕“是哈尔滨啊”,而在一幕幕夜景闪过时,感觉每一个地方,都有它那么美的夜晚,猛然让我想到自己在夜晚,在从哈尔滨到南京的火车上看到那灯火通明的城市夜景,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天津了。而在这部电影里,每一个地方的夜景都是那么美,但在这期间,我最希望出现的还是南京,所以,当我看到熟悉的紫峰大厦,心里一下子就涌起了“这里是我在的南京啊”的想法。我没办法准确描述我当时的情感和心情,但心里就是那样实实在在的快乐和欣喜。
同样,让我印象深刻的场景还有“双闪”那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