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苏北农村。那会儿的农村,我们的父辈,读过书的不是很多,所以父辈们都认为,只要把小孩送进学校,混个初中毕业,掌握基本的运算,会读一份报纸,就行了。因此我们中的很多同龄人,初中毕业后,甚至有些初中都没有毕业,就去外地学徒,开启了打工生活。
在这种国家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都很难保障的环境中,更别谈课外书了,哪里还敢奢求父母和我们一起读书?所以我们的童年,在读书方面是贫瘠的,同时又是欲求不满的。最盼望的就是每学期的开学,学校发下新书,回家扯下过年的挂历,尤以那种铜版纸印刷的为佳。工工整整的包好书后,便迫不及待的飨读起来。这就是我们最初的读物,也是唯一的读物。后来有些家庭条件好的,会给小孩买一些课外书籍,那个时候谁要是带一本课外读物到班级,全班的同学准会围着他转半天,好话说尽,陪玩给吃,目的就一个:借书一读。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断断续续知道了“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红帽”、“匹诺曹”、“丑小鸭”、“舒克贝塔”等等,也认识了安徒生、格林、张天翼、郑渊洁等等。
童年关于读书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有一天中午放学回到家后,在锅灶边烧锅,妈妈在炒着菜,这时妹妹拿着一本从同学那儿借来的书走进屋来,当时我那个眼巴巴的劲儿啊,恨不得立马拿过来读啊,但书不是我的啊。于是就央求妹妹借我读一会儿,妹妹说她还没看呢,我说就借我看一会儿,回头吃饭之前一定归还。征得同意之后,我是一边烧锅,一边看,居然利用烧饭的这段时间,将一本课外书读完了。后来随着岁月的流逝,周围环境的影响,同时也没有过多的课外书籍可看,读书的习惯就这么慢慢的改变了,甚至有一段时间,对读书是抗拒的。以至于上了高中,进入大学后,有着大把大把的大好时光,都用来上网打游戏,而没有好好看过一本书。参加工作之后,更是读的少之又少了,无论是专业书籍,还是小说,基本是毫无眷顾。但是骨子里还是明白,读书是很重要的。
重新捡起书本,已经是参加工作后的第5年了,那会儿我堂弟大学毕业后,来到我所在的城市工作,暂住在我家。他比较喜爱读书,基本过一段时间就在网上买一些书回来,后来出了电子书后,他又买了一本电子书在读。我突然觉得,我这个做大哥的,有点太丢份了。于是重新开始阅读生涯,在网上也买了很多纸质的书。当时时兴考证,我也跟风报了一个二建,开始了自学考试。离开学校5年多,再次捡起课本,而且参加相对权威的考试,还是有一定的压力,但是每天坚持看书、背书、做习题、看视频讲座,通过不懈努力,最终通过考试,取得证书。
此后的岁月,虽不每天与书为伴,但也是得空就看,有机会就买,陆陆续续买了几十本纸质书,后来有机会又买了个二手电子书,就开始阅读电子书,一则方便,二则书本种类多。简单统计了一下,这两年读过的纸质书有:《圆舞》、《呼啸山庄(又名:寄啸山庄)、《昙花梦》、《看见》、《货币战争1》、《陈舜臣十八史略:易水悲歌》、《此生名为李香兰》等;电子书有:《致陆小曼》、《从0到1》、《查令十字街84号》、《4点起床:最养生和高效的时间管理》、《无声告白》、《岛上书店》、《白鹿原》等;目前正在读的有《Sony的故事》、《黑天鹅》、《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白夜行》等等。另外还有《知乎周刊》和《简书周刊》等多期。书籍不多,但是在缓慢增加中。以上书籍中,个人觉得比较好的,简单推介:感情类的有《圆舞》、《此生名为李香兰》、《致陆小曼》、《岛上书屋》;教育类的有《无声告白》,这个会给正在养育小孩的人很大触动;管理类的有《4点起床:最养生和高效的时间管理》,这本书很好,甚至有段时间,我也每天4点起床,无奈没能保持下来;经营类的有《从0到1》。管理类的和经营类的,我各只推荐了一本,一则是我这方面的书籍读的比较少,后期我会侧重多看些此类的书籍,二则是因为这两本书非常之好,具体怎么好,还是留给你们自己发掘吧。建议所有做管理或经营的人,这两本:必读。
我的娃,现在正上小学二年级,对于读书应该算得上是喜欢,至少不排斥。在她三四岁的时候,家里就买了《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四大名著(漫画版)》等,还有之前领导送的《北京福娃漫画丛书》、《亲近母语》读本等等。另外在我出差的时候,也会偶尔给其带回几本童话书籍。学校里每学期要求订一些报刊杂志什么的,我也绝对是毫不犹豫的订购,另外在过年过节的时候,家里人有时候会给小孩买一些礼物,我基本都建议对方尽量买一些书。以上这些,都是为了保证她在家里能够有书可读。其次就是在周末或假期,只要没什么事,我和她基本就一人一本,坐着看看书。我不一定要求她必须读什么什么书,但是我要求她,每天必须看一点书,养成看书这个好习惯。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是中国古话。虽然这两句话有点太功利,但也基本是写实吧。中国文人一直觉得“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而我始终认为“腹有诗书气自华”,唯有多读、多走、多看,才能开阔自己。我们都是凡人,终将会落入俗套。但在小孩踏入这样一个俗不可耐的社会之前,我还是尽量希望其纯粹的读书,陪她一起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