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为家,哪里才是自己的家?
关于一个很孤独很无助的小男孩以及家人的故事。
电影中的小男孩是一名在黎巴嫩逃难的难民,要不是自己曾经的家园故土被侵略而居无定所,就不会有以下的遭遇。起因都是难民的非法入住,导致在他国生存苦难,只能靠卖女儿补贴家用,故事中小男孩的妹妹才十一岁,就被迫嫁人,嫁了一个成年男子,但是这个男人并没有善待他的妹妹,导致他妹妹嫁过去两三个月后难产流血过多身亡。而电影中的主人公,就是这个小男孩,冲动刺伤了成年老男人,然后进入少年监狱。入狱后,他起诉了自己的父母,生而不养,何以为人。
一个社会如果犯罪率过高,本身在制度上就是有问题的,但问题的源头,又是因为战争以及偏见。个人斗不过体制,更斗不过生而为难民,难承受之重的命运。
小男孩无疑是善良的,正义的,仁慈的,但同样在相对恶劣的环境中,人性是会开始发生转变的。一个人连自己都没法保全,如何去保全他人。同样生而为父母,连自己的赡养都成问题,生下的孩子也只能来这个世界上遭受白眼。就像电影中的弹幕所说,有些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而有些人一生都在治愈同年。如此周而复始,不过是恶的循环,无休无止,终止恶,便是修订法律,保障人民生存的基本权益,给人民就业的机会解决生存的难题。
电影的结局,小男孩是幸运的,他的家人最后也得到了妥善的安置。可这世界上的悲剧从来就不是他们这一个家庭,还有千千万万个家庭,正在遭受着贫困的困扰。看完这个电影的国人同胞,多多少少都会感受到一丝丝幸运,幸运的生长在一个和平国家,人们不用颠沛流离,居无定所,虽然工作很辛苦但起码就业的机会还是相当多,养家糊口的工作也有很多的选择。但这种幸运也只是基于底层颠沛流离的人们之上的一种小确幸。生活从来都是在给年龄不断往上增长的人出难题,一点一滴的小琐碎,日积月累,也足以会成为某天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特别是这个时代的女性,独立或者不独立,都饱受非议,准确来说,在嫁人和择业中进退两难。看完这个电影,我更想同情女性,这部电影的角度是以一个男孩角度来阐述的,结局有光亮和希望。但如果从女性角度入手,这部片子的压抑色彩会更为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