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五大问题》里有这样一段话:“怎样是幸福的童年呢?是父母之间毫无间隙,在温柔地爱他们的孩子时,同时维持着坚固的纪律,且在儿童之间保持着绝对一视同仁的平等态度。”
是的,父母如何爱孩子,孩子就能拥有什么样子的幸福。
但是爱,也分三六九等,不是父母无条件付出就可以了。要知道,爱是需要提升价值的,要变成一股托举的力量。
当爱变成了束缚,或者爱变得非常自私自利,那就说明,爱的层次很低。
有一个词语,叫“顶层设计”。
父母的层次,会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孩子人生的上限。
当孩子长大之后,要打破层次,不是不可以,而是困难重重。
01
“经济层次”很低的父母,拉低了孩子的起点。
在电视剧《都挺好》里,苏明玉作为家里的女儿,一直很努力读书,但是她高中毕业时,母亲要求她放弃北大,去读免费的师范。
一方面,读了师范,迅速可以就业,不要父母继续供养;一方面读师范是不要学杂费的,可以省去一大笔钱。至于苏明玉的出路,母亲是没有考虑太多的。
太多的父母,陷入了“一文钱难倒英雄汉”的状态。只能让孩子放弃去更远的地方读书,甚至都不让孩子去上大学。
作为70后的我,深有感受。
读小学的时候,母亲就说:“以后,读完初中就去打工。看看村里的某某,去东莞打工,一个月五六百,比种地强多了。”
我知道,母亲一直穷,靠种地和养猪,收入是岌岌可危的。
我上初中的时候,成绩很好,母亲就说:“除非你考上中专,否则就别读了。”
那时候,读完中专是可以分工的,因此母亲的话,就是让我尽快去工作,减少家庭的学业负担。
当我中专毕业的时候,政策改变的原因,不能分配工作了。然后我进入社会,兜兜转转很多年,文凭起点太低,成为了谋业一道坎,怎么也迈不过去。
当然,也有一些家庭,为了儿女读书,不惜借钱,贷款。但是后来儿女走出学校,什么都没有做,就变成了负债累累的人,要发展什么事业,困难重重。
相对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孩子读书会多一些,走上社会也会容易一些。
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是人生的第一步,身无分文,是万万不能的。父母给的经济基础,是一个比较实在的起点,也是事业有成的后盾。
02
“认知层次”很低的父母,捆住了孩子的翅膀。
看过一段话:“站在二十楼看城市,是灯火阑珊处。站在二楼看城市,只有对面一栋楼而已。站在一楼看城市,也许只是看到垃圾。”
有的父母,就在站在一楼,并且害怕去二十楼。到了高处,他们只会战战兢兢,无法把握局面。
父母的认知太低,孩子的梦想,就会被遏制。毕竟,父母认为孩子的梦想,是遥不可及的,是不可能实现的,不如就从事简单的工作,图个温饱,安定。
在十九世纪,有一个叫弗朗茜斯·格莱斯纳·李的女孩,非常喜欢法律,也读了很多关于福尔摩斯之类的故事。
父母很有钱,但是不希望女孩走什么法律道路,做一个衣食无忧的女人就行了。
按照父母的安排,她成为了芝加哥的名媛,就像一个大花瓶,好看但是没有太多内涵。
直到父母过世之后,她继承了家里的财产,才重新燃起自己的梦想,在哈佛大学设立了法医学系。
那时,已经一把年纪的她,亲自动手,做了很多微型模型,用来研究犯罪现场。她还努力读书,参与教学活动。
她六十五岁,才成为荣誉警长。
不得不说,因为父母的决定,让一个天才女孩,在做奶奶的时候,才展示天赋。这是戏剧,还是悲剧?
作家张爱玲说过:“出名要趁早呀,来得太晚,快乐也不那么痛快。个人即使等得及,时代也是仓促的。”
高认知的父母,会让孩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从来不是一直给孩子遮风挡雨,变成孩子头顶的大树。
允许孩子去走自己的路,父母也跟着孩子一起学习,一起进步。这样的家庭,就算是经营方法对路了。
03
“德行层次”很低的父母,损害了孩子的人品。
古人留下一句话:“莫道因果无人见,远在儿孙近在身。”
别以为,祖辈做了什么,隔了多年就烟消云散了。
家庭的德行,是可以延续很多代的。
当家里有一代人,变成了恶人,那子孙要发展,就难了。
看看秦桧,就没人,以“是他的子孙”为光荣。
看看岳飞,但凡姓岳的,都以他为骄傲。
尤其是父母的德行,会影响到孩子读书,工作,结婚等。
父母靠偷盗起家,那么就别指望孩子能有大出息,能够被社会托举到好的位置。
父母和村里人关系很糟糕,子女在本地就非常难混出名堂,大家看到这样的子女,就远远地躲开。第一印象是特别差的。
“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父母缺德,那就儿女走千里,也会被波及。
04
曾仕强教授说:“做事的时候,有没有祖先的帮忙,结果是截然不同的。”
作为父母,要孩子有出息,不是每天苛求孩子做什么,而是父母要提升自己的层次。
多赚钱,形成致富智慧,给孩子有致富的方法和经验,也给孩子更好的学习环境。
多读书,看到诗和远方,让孩子能够打破家庭原有的格局,从而过不设限的人生。
多行善,为家庭积累德行,引导好的家风,父慈子孝,大爱无疆。
孩子出生在不同的家庭,就是不同的起跑线,父母别知道太晚。
父母更上一层楼,孩子也上一层楼,就一次上了两层楼,超越了一大批人。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