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当前数字化的方兴未艾,蓬勃发展,不断打开乡村发展新空间,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物联网“种田”、“云上”授农技、网红“带货”等新业态新模式是数字化施展的魔法,实现了三产融合,延伸了产业链,延长了价值链,促进乡村产业兴旺。因此建设数字乡村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
与此同时,数字化建设的发展也面临新的挑战。比如,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存在短板,村民对现代化数字设施认识不足,对新事物新设备应用实践能力不强等等,因此,推动乡村振兴,农村高质量发展,各地应加快推进农村数字化建设,助推乡村产业增效、农民增收。
加快提升农村地区信息化硬件设施能力。一是要有科学系统的整体规划。 学习借鉴总结数字乡村建设试点经验,立足当地乡村资源禀赋、发展特征,建立健全数字乡村建设政策支持体系和配套机制,提升配套政策与乡村数字化发展模式的匹配性,营造良好政策环境。二是不断完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实施“村村通”工程、有针对性地建设一批电商、教育等网络平台及应用、加快网络提速降费等手段,让各环节实现数字化、智能化。 三是加强平台建设与数据管理。建立数据共享机制、拓展数据获取途径,完善乡村数据要素市场和数据管理制度,提升农村信息化发展工程建设水平。
弥合数字鸿沟,硬件的完善和补齐是基础,更为关键的还是要提升农村地区人们的网络素养和互联网综合应用能力,让网络真正能为当地人所用,真正融入当地人的生产和生活。 一是为数字人才提供政策制度保障。通过多种方式,吸引数字技术专业人才回归乡村、留在乡村,创新引才、留才手段,逐步壮大乡村数字化人才队伍。二是不断提高农民数字化能力与素养。开办各种培训班、开设各种在线课程, 采取课堂教学、专题讲座和交流辅导等方式,对农民进行商务活动的培训,不断强化农民数字化观念和能力。
数字乡村的建设,前期投入多、回报周期长、工程难度大,各级政府部门要有高站位、深思考,统筹安排、齐心协力,有效弥补城乡数字鸿沟,促进农村数字经济向纵深发展,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全面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尽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