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紫罗兰
有人常常这样:遇到了一个比较难办的事情或任务,心里先是想:“我能力不行,肯定做不到”,结果最后真的没做好,于是再一次确认性的告诉自己:“没关系啦,我就知道自己做不到。”下意识的总给自己可能的失败找个台阶下。于是,好多事都这样重复着。
如果你感觉这段描述很像你,那可要注意了,“越相信什么,越发生什么。”可不是开玩笑,而是真实存在的。
在心理学中,这种人的自我暗示、先入为主的判断对事件结果产生影响的现象,叫做“自证预言”,也被称作“自我应验预言”。我们有时候会在不知不觉中,让自己最初设下的预言成真,就像给自己下了魔咒一样。
那为什么我们越相信什么,越会发生什么呢?
事实上,事件之所以会朝我们期待的方向发展,是因为人的认知或观念会影响到行为,行为会影响结果,最终印证最初的想法。
比如,一个中学生总是觉得,“我不是学数学的料,我怎么努力都得不了高分,我就是数学学渣“。有这种想法的孩子,那么他对数学的态度肯定是不积极的,在平时学习中总是“避“着数学,既不想好好做题,也不愿意好好复习,所以更容易在考试中表现不佳,反而更强化了对自己数学不好的预判。
而且,这种效应不仅对消极、负面的念头成立,对正面、积极的想法也同样有效。如果坚持相信自己能成功做到某些看似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其实是会提高我们取得成功的可能性。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他向某所小学的教师汇报了他认为会在新学期中取得比较明显进步的学生名单,在八个月后再次对这些学生进行测验,发现这些学生的成绩确实有了明显进步,教师也对他们有较高的评价。事实上,这个名单上的学生是他随机给出的,并无任何依据。
在上述实验中,由于老师有了“这些孩子有进步潜力”的观念, 因而对他们更为关注或是更加赋予期待,学生在接收到这种“高期待”信号之后,也会对自己的能力更有信心,最终真的取得了学业上的进步。
当人们渴望某一件好事情发生时,会倾向找寻符合该期望的正面信息,而那些正面信息又诱发我们找寻更多的正面信息,使我们变得越来越乐观和充满自信,行为上也变得更积极,大大地提升了成功的机会。
相反地,如果我们越担心坏事情的发生,便会越留意不利的因素,不利因素越多,心情越加焦虑不安,行动消极、被动或过度保护自己,最后更容易地诱发了坏事情的发生。
爱因斯坦说,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这种理想,就是信念。
所谓的幸运儿,正是那些做任何事,都有着坚定必胜的信念,在“自证预言“下,不断地吸收正面信息,成功机会越来越高的人。
温赛特说,如果一个人有足够的信念,他能创造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