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路上偶遇一退休老教师买菜归来,闲聊几句道别,末了来一句:你整天精气神十足的,真好!
长者的话应该是发自内心的。而我按正常道理应该是不能精气神儿十足的。
中医方面――我气血两亏,脾胃不合,表现为“懒”。最近两年经朋友诊断,体内湿寒严重,邪气上升……
体检诊断――血红蛋白含量低,还没弄明白是缺铁性的或是器质性的,但贪血是肯定的了。按道理应该好好做饭吃饭,今年暑假做了一次“基因检测”,说我对“油烟”也是避免多接触的,是不是厨房也要少进?
总之,中西医结合――我不是个有精气神的人!
想身边的人儿,精气神儿有时跟身体好像也不全关联。
一位临近退休的老教师,心脏不太好,还一直吃药,上到四楼中间需要歇一次。但他到了课堂上,声情并茂,讲到激情澎湃之处,还会干扰邻班老师的声音……去医院打针,打完回来继续上课。一副老党员的风骨!
和我年龄相当的一位女老师,颈椎不好,在办公室里脖子上套一类似治疗仪的东西,依然在电脑前找题精选题,然后批作业、试卷,然后找学生谈话、讲题。在实验室没听到铃声,和学生做实验误了下班……每次看她做事,觉得用“投入”形容挺合适的。
精气神儿这东西,除了身体状况,还应该是一种生活积极的状态。若拿到每个人的工作中,俗气说是脾性使然,高尚点儿说便是职业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