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老师的教师专业成长规划,让我重新以技术性人才要求自己,从初级教师、骨干教师、资深骨干教师到专家型教师,杨丽老师帮助青年迷茫教师明确了发展道路。张家森校长《新时代教师核心素养和教师养成》中提到了教师应该具备的十大素养:国家情怀、学习提高素养、表达表述素养、团队合作素养、爱岗敬业素养、奉献社会素养、科学研究素养、观察思考素养、创新创造素养、健康生活素养,这十大素养值得青年教师时时反思,自身在这些必备素养上还缺失哪些。马锦华教授关注教师自身的幸福感,马老师从自身经验出发,深入浅出,从压力管理、爱岗敬业、婚姻经营等各方面从理论和实际方面提升教师自身的幸福感,受益匪浅。
印象最深刻的还属闫亚伟老师的《做新时代教育的点灯人》中提到的“四娘精神”:对待全体学生要像亲娘一样真心疼爱、对待个别学生要像后娘一样严格、对待特殊学生要像干娘一样包容尊重、对待双差生要像丈母娘一样偏爱喜欢。《论语·卫灵公》中有“子曰:‘有教无类。’”。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力。但是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千差万别,这就决定了我们应该“因材施教”,用不同的方法去引导不同的学生,使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闫老师说新时代教育目标不是为了翻身,也不是为了升学,而是为了教会孩子生活、教会学生修身,唤醒孩子的自觉,灵魂,让每一位孩子都成为最好的自己。在这里就不得不提到近期影响你我的“双减”政策。
要想了解“双减”,首先要了解过去中国的教育制度,过去中国实行的大体是由单轨制演变而来的分支型,即孩子完成基础教育后开始分流,一部分进入专科一部分进入本科,但这样的后果是大家都拼了命地往更高的层次涌,从而导致了所谓的内卷。要想破除内卷,关键是观念的转换,蓝领与白领的社会地位是相等的。观念的改变来源于政治经济因素,在接下来的现代化建设中,将越来越需要技术工人,此处的工人不再是常人心目中那种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实践获得经验从而完成工作的工人,而是职业学校培训而来的、具备专业能力以及产业道德的工人。这样一来,蓝领和白领的专业化程度将被拉近,待遇差距也会不断缩小。要想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从而达到全民教育化现代化的目的,必须让必须破除内卷。
对于家长来说,国家重拳出击,推行“双减”,给正在“教育军备竞赛”的焦虑家长们带来了困惑和迷茫。在经历被鸡娃大军裹挟,被“资源比拼论”洗脑后,多数家长心有不甘。教育理念的更新换代需要时间,需要我们全社会对普通人的认可下,需要我们对孩子的成长抱着一颗平常心。我们必须明白不是每一个都擅长读书,不是每一个人都擅长钻研理论,因此与其让不擅长的人拼了命地涌进来,不如让他们去做擅长的事,那孩子就会跟幸福背道而驰。我们必须接受,绝大部分孩子最终都将成为一个普通人,我们的教育就应该竭尽全力让孩子成为拥有获得幸福能力的普通人,而不是不停的制造焦虑。人生的目标不是越高越快越多,而是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对于基层教师来说要意识到“双减”的本质不是减,而是给孩子更大的发展空间。要“减”的是学校、教师、家长、校外培训机构强加给孩子的不必要、重复的学业负担,减下这些负担是为了孩子更好发展:“双减”文件还提出要“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学生课余时间还要“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开展适宜的体育锻炼,开展阅读和文艺活动……”也就是说,“双减”之后要给孩子更多自主发展的空间。
赵丹妮院长带我进入了一个知识盲区——生命教育。现如今青少年儿童漠视生命,自杀的现象越来越多,这就催生了生命教育课程的产生。生命教育内容庞杂,其中提到的“两维四重”生命观(见下表)让我首先对生命有了一个框架性的认识。
紧接着,赵院长从以下几个角度讲了生命教育的内涵:1.生命的起源,主要是解决"我们从哪儿来的"的问题,这里可以引导小朋友认识男孩、女孩的不同之处,与性教育结合起来(也可以理解为性教育也是广义的生命教育的一部分);给小朋友讲清楚他们之于父母、之于整个大家庭的意义,告诉他们要珍爱自己的生命,同理其他小朋友的。2.珍爱生命,阐明生命的珍贵性:生命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我们应当珍惜自己的生命,同样要珍惜其他人的生命;此外,一切生命都是平等的,我们也应当珍惜其他动物的生命,严禁虐待和残害小动物。3.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如何更好地实现生命的价值:生命很美好,可以欣赏到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鸟语花香等等;关于实现生命的价值,我个人更倾向于通过努力实现自己想过的生活,做到想做的事情。4.正确面对死亡:生命的终极是死亡,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不可避免,"死亡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可以加入历史上一些追求"长生不老"目标的事例;向死而生,因为知道死亡最终会到来,所以要更加珍爱生命;正确面对至亲好友的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