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安回忆
人老痴呆,记忆往往停留在逝去的时光里,我尤其甚者。过往的经历,许多忘却得只留下岁月静好,什么人间险恶、包括苦难,忘了!
早起,打算骑行,去寻找以往。
沿着西枝江边逆水而上。记忆里的惠平公路,从江边的大石桥、文头岭笔直的通向马安。这一片土地太熟识了!原来的公路因为靠近江边总被水淹(59年洪水马安堤坝就曾崩溃过),公路就改在了防洪堤内,兜大圈,途经马安畜牧场,多了好几公里,旧路由此也废弃了。插队时因荷包无钱,平时除了走路回家,有时也贪小便宜走旧路:惠州~平潭,当年票价是0.58元,其中马安惠州段0.33元,我们大都坐车到马安0.25元,然后走旧路回来,为的是0.33元!你信不?
几年前曾骑行找过旧路基,隐隐约约还有几段痕迹。如今,到处是耸立云天的高楼,从文头岭起,差一点就与马安镇无缝对接了!文头岭已经基本成城,脑海里依然记得:当时的村民连夜还请我过来安装电视天线,为何?那时的电视只有19点~22点才开播,你必须晚上过来才有信号可调试!想想我以往的“师傅”样如今都偷笑!在电视机旁上下左右的吆喝着,几个后生在房顶上一本正经的听指挥。末了,还要找两个年轻人骑车护送我回家。所谓的师傅,来装个天线而已,你说逗不?
快到新群村入口处,我依然记得以前附近曾经有个农科所。有一次,所里送了一个马达找我修理。当年实在是太想钱了,热情的接待来客,不想就结下了一段友谊。所里一位职工,每次出城,总要找我品茶聊天、请教….。得知城里常年吃的是粮站的陈年旧米,问过我粮本定量,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他出城总是将所里出产的好米按我粮本的数量运来,然后再去粮站购回相等的旧米,补偿给所里!扪心自问,就算当下人人有车,有几个人能做到?
马安就在前面,今天正好圩日,不打算前往,去鹧鸪岗走走。
本不了解这里,在校期间因一次农忙假在此地留了几天而记住了它。当年,因为天然的草场,因为养牛,因为社员,因为队长,这里比附近的乡村早一步富裕。开放初期,一位好友租用了该村的一片土地种植红薯大丰收,曾邀请我过来亲自动锄挖薯,因为品种好,因为他岳父在县农业局工作懂技术。就连我用薯苗插在天台上种,居然有一条就三斤多!
最令人称赞的要数那里的田鼠了!随便用6厘的铁条焊个笼子,不用饵料,就放在田垄中间,第二天保准有收获,一个就好几斤!但如今,既非典又肺炎的,就算有也不一定敢公开吃了!
去年去北海旅游,恰好团友中有一位是这里走出去的先生,他的摄影技术了得,成有名气的摄影家了!本打算登门拜访,无奈问了许多村民,人人瞧我尖嘴猴腮模样,像不知哪来的特务,纷纷避而远之连连摇头不答。只能过其门而不入了!
……
返程路过文头岭,我仍记得不远的火地,曾有过一位很要好的老艄公,想去瞧瞧。
1977年,因为贪近,我常来此地打猎。过摆渡次数多了,不知哪里获得到了老艄公的好感,他总不收我钱。我过意不去,有一次就送了两只斑鸠给他。哪知让他更感激不尽,得知我快当爸了,他特地选好竹篾,精心编织好了一个大摇篮。真难为他,老大年纪了,居然用一根小棍,硬是走路肩扛走了10几里送到我家!
此时的老人家应该在天国里享着清福。当年江边的摆渡,已经不知何年就淘汰了,只能过桥去对面。来到村前,那一片竹林仍在,村的入口处用铁皮拦着:”闲人莫近”几个大字在告知你,如今的世道变了!
…..
看看GPS的显示,今天超额骑行了30公里,一点都不觉累。因为,这一路寻回的全是满满的人情味!
老年痴呆,真好!
每文 10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