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橡果书院学习了第2讲《认识孩子,了解儿童阅读》,由张同庆老师主讲。张老师从为什么要认识孩子,孩子的特点和儿童阅读怎么做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一、为什么要认识孩子
如果我们不了解孩子,就不能很好的爱孩子,不认识孩子就不能很好的引导孩子。听完之后我是深有感触,我觉得只有了解孩子才能给孩子需要的爱,真正的爱。
有一天,女儿让我跟她一起玩角色扮演的游戏——一起当消防员。平时我总会拒绝她,觉得这种游戏实在是太小儿科了,但是看她渴望的小眼神,我就跟她一起来扮演。游戏的过程中,孩子特别投入,好像自己真的就是身着防火服的消防员,沉浸其中,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神情特别紧张。在游戏的过程中,她让我听她的指挥,我们两个“潜伏”的时候,她特别小声的说话,那真是沉浸式游戏。渐渐地我也被带入其中。人们常说孩子享受的就是当下的快乐,孩子就是玩在当下,玩在那个情境里面。理解了这些,我们就知道为什么孩子会把故事中的情节当成是真实的,或者是他会完全投入到故事中去了。
2.孩子的特点:本质性和建构性的结合
本质性和建构性是这次学习到的一组新词,孩子天生积极、活泼、好奇,好动、纯真,但是孩子拥有无限的潜能,在大人很好引导下的展现往往会超越我们的想象。我们既要爱孩子,又要了解自己,作为孩子成长的支持者和帮助者,一定要正确地引导孩子。
孩子本性的活泼好动、好奇,并不是不需要大人去约束和引导,后期需要大人正确的引导,对他的性格进行一种建构,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儿童的发展更完整、健康。
3.儿童阅读怎么做
张老师是正向阅读的倡导者,他认为正向阅读就是以孩子为主体,从孩子出发认识孩子的特点,激发孩子的动机,给孩子适合的问题和挑战。
儿童阅读需要有阶梯性和兴趣性,所谓阶梯性就是在不同的年龄段读不同的书,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我们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来推荐他当下年龄应该读的书籍。有的父母总是把一些所谓的经典给孩子买回家,说书架上有那么多书,孩子不去读,其实他就可能忽略了孩子的年龄特点。把一些虽然称之为经典,但跟孩子年龄不相符的书籍摆到了他的面前,所以孩子不喜欢读,这时候大人往往又给孩子贴上了一个“不爱读书”的标签。
兴趣性就是以孩子的兴趣为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喜欢他才能够开展持续的阅读。以孩子的兴趣为主并不是我们撒手不管,而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引导他读一些兴趣以外的书,比如说可以读书给他听,或者是先听书,再去读纸质的书,还可以用同伴带动的方式等,达到孩子阅读的“全营养”。
只有了解儿童,我们才能够根据他的特点进行有目的的阅读推荐。每一个孩子的特点不一样,所以他的阅读趣味点也不一样,我们要根据孩子的特点选择适合他的,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从此爱上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