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话题来自一则广告:留学美国的儿子在下午四点想为同学做一道“番茄炒蛋”,不清楚做菜步骤,便用微信向大洋彼岸的父母请教,在父母的视频指导下,儿子做好了这道菜,才发觉时间正是国内凌晨四点。
人们争论的焦点是:孩子究竟该不该为了一道菜在凌晨四点惊动父母?有人说孩子是处处依赖父母的妈宝男,有人说孩子是长不大的巨婴。我个人觉得这样评价跑偏了。
首先孩子都是在父母的关爱下成长,有问题请教父母很正常。再则这是一则广告,体现的是父母子女在时间空间不同的情况下联系起来是多么方便快捷。之所以选西红柿炒蛋这道菜,也许是因为这种红黄相配的菜品鲜艳喜庆,有中国特色,符合国人的审美习惯。
试问如果不是广告真有人会为一道番茄炒蛋惊动父母吗?小学生都知道上网一搜万事不求人。小学三年级有一个写作训练《第一次××》,很多孩子写第一次炒菜,就是写番茄炒蛋。现学现卖的东西有几个人能做好?不是盐多了就是菜糊了,甚至一看到菜下到热油锅里呲啦爆响就吓得扔下铲子跑了。还色香味俱全,可能吗?所以说这只是广告而已。
我也曾在凌晨四点被短信提示音惊醒,手机只是轻响了一下。那是暑假中孩子去某国参加短训回来,回程有十几个小时的飞行,中间还要转机。她用微信给我报平安。飞机降落首都机场,流量包到期失效,而常用手机号码上没有话费了,所有移动支付无法使用,她用仅能打电话的备用手机发短信向我报平安,并告知她面临的困难。我为她充了话费,暗自庆幸幸亏自己会用智能手机。我想如果我在睡梦中错过了她的短信,她可能会求助别人,解决问题的办法很多,她首先想到的是那个最亲近的人。我知道她飞机落地的时间,如果得不到她的消息,我很难睡安稳。每次回校,总是得知她已到宿舍我才放心。其实作为最亲近的人并没有什么打扰不打扰,疚愧不疚愧。也就是说真碰到孩子问番茄炒蛋,我大概也会像视频中那么做。真实情况是孩子在家会在电脑上搜菜谱,买食材,掌勺制作。
不要以为一个不会番茄炒蛋的人就这也不会那也不会,不要以为一个在凌晨四点惊醒父母的人就不懂事不孝顺,不要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不要把偶然当成常态。
看视频,父母孩子双方都很高兴,这何尝不是一种沟通交流方式。孩子依靠父母,父母关爱孩子,是天性使然,有什么不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