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号称“诗仙”,作起诗来也是仙雾缭绕、仙气飘飘。这首诗是李白的名篇,句式长短不一,四言句、五言句、六言句、七言句、九言句参差交错,一如李白的情感变幻无常,读起来酣畅淋漓。
实际李白并没有亲身到天姥山,只是听人家说起来,就去梦游一番,梦中的仙境光怪陆离引人入胜。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海客:海外来的客人。瀛洲:神话传说中海外的仙山。越人:吴越一代的人。海外来的客人谈起了瀛洲仙山,烟波渺茫是在难以寻找;越地人说起天目山,云霞闪烁中还能看见。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等五座名山。赤城:山名。天台:台念做“tāi”,山名。天姥山横亘于天空之上,山势挺拔超过五岳掩盖了赤城;天台山高达四万八千丈,面对天姥山也只能是倾倒。
前八句是第一部分,是本诗的引子,极言天姥山之高,天姥山还没有出场,就已经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了挺拔雄奇的影子。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镜湖:湖泊的名称。剡溪:shàn xī,河流的名称。听到越人的话我梦到了吴越,一夜之间就飞渡了月光下的镜湖;镜湖上的明月照耀着我的影子,送我来到了剡溪。
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游览过无数的名山大川,一听到有天姥山这样的好去处,迫不及待的在梦中就要去游览了。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谢公:南朝诗人谢灵运,被誉为山水诗人的鼻祖,非常喜欢游山玩水,曾经游览过天姥山并住在剡溪。谢公屐:谢灵运穿的木屐,专为登山而备,底部的齿是活动的,上山时卸下前齿,下山时卸下后齿。
谢公住宿的地方今天还在,清澈的水波荡漾伴随着清猿的啼叫;脚上穿着谢公屐,登上山路直上云霄。李白在到达之前心情非常急切,乃至“一夜飞度镜湖月”。到了以后,却是脚蹬木屐,一步一步地攀爬着直上云宵的“天梯”。
这说明李白对天姥山之旅充满了期待,他要认真仔细的赏玩和游览。这也是李白卖了一个关子,已经到了天姥山,他没有立刻描写景色,而是缓慢的换上木屐,一步一步的走上山路。吊足了读者的胃口,让读者对天姥山也不禁充满了期待。
这种写法很险,如果才力不足,没有把后面的内容演绎地足够精彩,那就很容易让人失望,正所谓“期待越高,失望却大”。然而,李白就是李白,后面的内容美不胜收,绝对不会让人失望。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天鸡:传说中的神鸡,太阳升起后最先鸣叫,人间的鸡才随着它一起鸣叫。才走到半山腰就见到了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半空中听到了天鸡的鸣叫。千山万石道路曲折方向不定,美丽的花儿令我着迷,我倚着石壁欣赏,不觉天色已完。
诗的开头写到,四万八千丈的天台山都要向天姥山倾倒,可见天姥山是非常的高。在这里再次强调了天姥山的高,才到半山腰就能看到日出,这山得有多高啊。前面是侧面描写,这里是正面描写,两相呼应,更加坐实了天姥山的高。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熊吼龙啸震响了山泉,颤抖了深林,惊动了山巅;乌云密布像要降下倾盆大雨,水波动荡烟雾升腾。来到了山的高出和深入,渐渐有了恐怖和迷蒙的感觉。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列缺:闪电。洞天:神仙居住的地方。訇然:形容声音很大。青冥:天空。金银台:金银建造的宫阙。闪电霹雳,山峦崩塌;洞天的石门在轰鸣中打开;青天广阔一望无际,日月照耀着金银建造的宫阙。
正当水汽烟雾弥漫缭绕的时候,一道闪电破空而下,神仙洞府的大门打开了,李白领着我们进入了神奇的仙境。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穿着彩虹制作的衣裳,御风为马,云中的神仙纷纷降落下来;猛虎弹琴鸾凤驾车,仙人们密密麻麻的排列在一起。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悸:因为害怕而急速的心跳。忽然魂魄悸动,恍然惊醒长出了一口气;只剩下睡觉之前的枕席,失去了梦中的烟霞。
这是第二部分,描写从梦境开始到惊醒的全过程。湖月、海日、岩石、花、乌云、水雾、闪电、金银台、猛虎、鸾凤,还有成群结队的仙人们,真是让人眼乱缭乱应接不暇。
同时,清猿、天鸡、熊咆、龙吟、闪电霹雳、石门轰鸣、猛虎鼓瑟,各种声音声声入耳。李白每时每刻都在刺激读者的感官,要么声音,要么图像,要么声色一体,总之一直调动着你的神经,绝不让你轻易的休息下来。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时间所有行乐的事情像这个梦境一样,古往万事都像东流水一样一去不返。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告别各位离开了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暂且把白鹿放在青崖之间,需要旅行了骑着它去寻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怎么能低眉弯腰地侍奉权贵,使我不能开心呢!
这是第三部分,描写李白的心理活动,感情基调有些消极颓丧。这样一个结尾和全诗似乎不是很协调,尤其最后一句显得很突兀,没法子,李白的思维就是这么跳跃,想要很好理解这首诗,需要了解一下时代背景和李白的创作心理。
李白曾经在唐玄宗的身边做了三年的文学侍从,起初唐玄宗和杨贵妃都很看重他。但是由于李白高傲的性子得罪了很多人,他们在唐玄宗和杨贵妃那说李白的坏话,最后唐玄宗赏了李白一笔钱把李白逐出了长安,这件事被称为“赐金放还”。
写这首诗的时候,大约是李白被“赐金放还”之后的一两年。所以,虽然这是一首游仙诗,但是并没有轻松悠闲,而是失落、恐惧、激愤。实际上,梦游天姥山的过程,就是李白这几年生活经历的一个缩影。
李白被征召入京的时候,是什么心理状态?“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雄心壮志,信心满满啊,这和“一夜飞渡镜湖月”是同一种心态。现实中的李白急切的要去长安施展才华实现抱负,梦中的李白急切的要到天姥山游览欣赏美景。
到了长安,李白在翰林院任职,经常给唐玄宗和杨贵妃写诗,可谓是一步登天,仿佛进入了仙境。然而李白痛恃才傲物,又不肯和那些卑劣的人同流合污,最终被排挤出了长安。在长安那三年就像是南柯一梦,“赐金放还”便是梦醒时分,所以说“恍惊起而长嗟”。
诗中纷纷而来下的“云中君”、列如麻的“仙之人”就是那些谋害他的人,一见到他们李白心生恐惧,难免要“忽魂悸以魄动”了。然而李白并没被吓倒,更没有屈服,而是在诗的最后吼出了那一句不知道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的千古名句:
安能催们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