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闲书看到了央视记者在巴西的采访经历纪实,书里面提到了《上帝之城》这部电影也正好都找来一并看了,聊聊。
电影2002年拍的,拍得挺好,但是被BBC评为世界百佳倒是有些过誉了。电影分章节讲了巴西的60年代到80年代的贫民窟的犯罪世态。首先由于巴西大多是天主教徒,所以也许翻译成“天主之城”更好一些,也确实有这么翻译的。
整体电影还是比较样板化的,比如“干净”的男主,剧情上就不会让他沾染任何的犯罪记录,“flirting with crime”一章用戏剧性手笔写了男主角的几次失败的犯罪尝试,非常搞笑;滥好人但最终死于非命的男配角班尼,想要金盆洗手搞点农庄和美人长相厮守,最后阴差阳错地死于本要刺杀别人的杀手;不会跳舞只会打打杀杀的小霸王,以暴制暴最终被暴力推翻,象征着新的轮回的开始。我很想吐槽的是帅奈德被埋伏在身边的自己人卧底给枪杀的时候,这一幕让我强烈地联想到了梅津泰臣的《a Kite》结尾,男主角被他欺负过的一个不起眼的街角小混混突然枪杀,生死就是如此无常又早已暗暗种下因果。
刘骁骞的书记录的是他在巴西采访警察缉毒以及毒贩内部运作的采访纪实,舞台是巴西的几个重要城市:塔巴廷加(巴西、哥伦比亚、秘鲁交界)、伊瓜苏(巴西、阿根廷、巴拉圭)和里约,在伊瓜苏主要暗访黑枪,在塔巴廷加和里约主要探访贩毒和缉毒。其中,上帝之城就是里约的贫民窟的名字。
里面提到一些风俗蛮有意思,比如巴西人用很长时间隆重庆生却草草地对待葬礼,以及巴西人更加注重、倾向、热衷于享乐,从作者的字里行间中了解到了巴西的国家风貌和民俗知识,还是蛮不错的。
再有的感受就是管制枪支,降低交易成本、安全成本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看着巴西高得离谱的凶杀率真是触目惊心,而电影《上帝之城》中更是将这种凶杀描绘得习以为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