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30日】
今天距支教结束还有7天,从今天才是开始写感想一是因为之前的时不敢贸然写,二是适应这边的生活用了不少时间。
其实一开始我想来支教的目的很简单。我想去大山的那边去看看,希望能通过我让大山里的孩子们对外面的世界产生向往,终有一天能走出这重重的大山。
在来之前,我的朋友给我发了一篇文章《叔叔阿姨,请不要来我们这里支教了》。文章微信上有,而且有一阵在网络上疯传。文章指出短期支教并没有对贫困地区的孩子有所帮助,甚至流动的老师,假期的补课都让孩子们对支教感到厌倦和反感。
同时调查结果发现,目前大学生短期支教现状并不乐观:近73%的大学生把支教当作一堂必修课来看待,但就是很难联系到愿意接受的学校;78%的受教学生为大学生“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感到遗憾和苦恼。有人说“大学生短期支教是一场乡村假期旅行运动”,有人说“很多孩子都是在”被支教“”,也有人坦言“学校疲于应付而又不好意思拒绝大学生。一方面,短期支教对大学生丰富社会实践、了解社情、接触乡村实际起到了很大作用。另一方面,由于一些短期支教缺乏规划、计划,”过客式“的短期支教成了”打扰“”添乱“。(摘自“中国之声”微博)
看了,听了那么多的“阻止”我的新闻和声音,对大山的渴望、希望为那里的孩子们做点什么的心,依旧没有阻挡我走入大山的心。
经过重重选拔,我们19位组成了队伍在7月16号克服重重困难来到贵州的某个小山村里。
我不知道其他人的初心,但是我知道。
我们都希望这里的孩子,能有一天可以走出大山,带着憧憬和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