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研究生考试中我9月份报考了6门专业考试,10月份报考了4门题库考试,专业考试相对简单,题库考试相对较难,6门专业考中只有1门上过课,4门题库考有3门上过课,但是都没有多少时间复习,6门专业考的复习时间只有一个晚上,4门题库考的复习时间只有每门课考前的2小时。
昨天拿到成绩,10门课都70分—80分的通过了。
首先,非常关键的一点。裸考是不值得推广的,每一次考试都需要认真对待,都需要花时间准备,这一次的成功不代表后面也能成功。
其次,万事必有因。可能是考试难度不大,计算类、分析类的题目自己已经掌握了,虽然没有复习,但是已经内化了;也可能老师判卷不严格,但是同学们大比例的没有通过;也可能自己运气比较好,考到的题目都是自己能记住的;也可能题型范围确定,只要掌握既定的知识就能通过考试;最后,自己裸考也有一定的方法论。
其中一门考试,60多页的复习材料,每一道题都是几百字上千字,全部死记硬背需要很长时间,但是我的时间非常紧张,考前2小时,非常非常快的从头到尾翻了一遍,然后上考场,最后考了78分。
第一,高的边际效率背后是注意力高强度集中。坐在第一排复习,视线里只有文字,听不到任何声音,每一秒对于我都是异常的珍贵,我想那两个小时对于我而言就是心流体验。
第二,提取信息的能力非常关键。一段文字几百字,我要在几秒钟之内找到最重要的那一句话。每一道题目都需要从n个维度阐述,那么每一段文字只需要提取一句关键话,记住这n句话就能记住上千字的答案了。答题不需要按字重复,按自己的理解展开去阐述这n个维度,就可以了。
第三,知识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理解是记忆的基础,信息之间都是有逻辑关系的,否则不是知识,是乱码的信息。知识都是有结构的信息,理解这个逻辑关系和结构的基础上,才能记忆,才能自己围绕核心观点展开自己的解释。
第四,功夫在平时。四个能力:提高注意力、提取关键信息、理解知识结构以及最关键的记忆能力都要在平时锻炼。我听一本书,就会立刻复述这本书给家人听,每一段信息都会下意识判断是不是核心信息,会分析作者这一整段他要表达什么,然后围绕核心观点他是从什么角度展开的,上一段信息与下一段信息联系是什么,逻辑关系是什么,脑海中有了思维导图后再复述给家人,增强记忆力。上课时也一样,每天上课9个小时,高强度学习让很多人会听课的效率会不断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老师的关键信息会错漏。我的方法是坐在前两排,靠近信息源,手机收起来,减少干扰源。然后分析老师讲课的每一段信息,哪些是关键信息,哪些是为了帮助理解核心观点的辅助信息,知识点之间的结构是什么,随时在脑海里做思维导图,能用笔记录下来就记录下来,同时脑海里复述一遍。养成了这种思维习惯,下意识的随时随地的提取、分析、记忆信息。
考试不是重要的,能力的培养的才能重要的,这次裸考的行为虽然不可取,但是再次证明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