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一个源自东方的古老游戏。它神秘而又优雅,规则简洁却变化多端。几千年来,不仅吸引了众多文人雅士,也让无数智者为之痴迷。即使在多元化的新时代,这位古典的棋类依然散反着闪耀的光芒。
大街上,小巷里,随处可见围棋培训学校。孩子们在棋盘前端坐,小脑袋瓜里不断闪耀着智慧的火花。棋馆里则是成年人的天下,找上老友,泡上一壶好茶,在黑白世界里遨游一个下午,妙哉妙哉。
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被人评价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上帝的作品“围棋”,更是如此,每个人眼中的围棋世界都有差别。你可以把围棋当做一个普通的游戏,又可以把围棋当做一门艺术。可以它为乐,也可做一名求道者。更有甚者,把围棋当做宇宙规律的缩影,在围棋中探寻哲学思想。
当然,对大部分人来说。围棋,首先是一个游戏。毕竟,如果你不能把这个游戏玩好,那对真理的探究就仿佛空中楼阁,难以站得住脚。很多棋友觉得围棋入门困难,即便勉强入门了,后面漫漫提高之路也非常的艰难。今天,我和大家随便聊聊我们如何学习围棋。
围棋规则
任何一种游戏,了解其规则是首要的。围棋之所以被称为上帝的游戏,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规则极其简单,变化又极其多端。虽然百度百科详细解释了中国围棋规则, 但笔者认为,其中最本质的无外乎几条,为了便于说明,我们先放一张棋盘图。
笔者认为,最本质的几条规则如下:
- 棋子分黑白二色,双方各执一方。黑棋先行,轮流落子于棋盘线条的交叉点处。
- 若与棋子连接的所有交叉点都被对方占据,则该棋子处于“无气”状态,被自动移除出棋盘。
- 占据交叉点多的一方获胜。
了解这几条“元规则”后,你就可以尝试着去下一盘围棋了。虽然你可能不知道如何开始,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结束,甚至遇到一些特例导致棋局无限循环。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可以在5分钟之内把这个复杂的游戏玩起来了!
当然,这个元规则并不完美。规则专家们在平衡性,易用性等角度对围棋规则做了多条补充,使之成为一个近似完美的竞技游戏规则。详见上面百度百科的链接。如果你想零基础系统的学习围棋,可以找一本入门书籍或视频(这里推荐下美女职业棋手鲲酱老师的零基础入门教学)
围棋规则的解读并不是我们今天聊的重点,本文后面的内容默认大家掌握了基本的围棋规则,如果你还没有掌握围棋规则,请先了解一下。
如何开始
接下来我们看看,如何开启围棋的学习之旅。在谈围棋学习之前,我们先想想我们是如何认知这个世界的。
笔者认为,人对世界的认识可分为两类。
一类依靠归纳总结,比如数学就是一门非常典型的学科。公元前三世纪,欧几里得就凭借几条基本公理推导出了整个欧几里得几何学。这说明数学的内在逻辑性非常鲜明。
另一类依靠感悟。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会游泳的人往往难以解释清楚动作的内在逻辑性,但他却能在水中自然遨游。游泳就是一个主要靠感悟的技能。
有趣的是,围棋包含了以上两种思维。在棋盘上,你既能找到逻辑严密,丝丝相扣的部分。 也能找到难以解释难以描述的“棋感”(这种感觉也许源于人类的认知程度不够,但至少在现阶段,难以用理论描述)
笔者认为,这两种思维都是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下好围棋,也可以多角度的锻炼我们的大脑。思维锻炼的具体手段有很多,常见的方法包括:对弈,看书,做题,复盘,打谱。
- 对弈 即找对手进行实战演练,它是一个最真实的实践平台,不仅可以检验你的理论知识,也可以从中自我感悟,形成棋感。
- 看书 看书更多的是学习理论知识,尤其是初学阶段,往往完全不知道该如何行棋。书中会告诉你一些基本的道理和规律。
- 做题 做题训练的是局部攻防的能力,一方面它能训练你的大脑快速在多变化分支之间取舍和做出判断。另一方面,他能促进你的大脑把常见的棋型转化为可直接提取的资源,以便在大型变化的计算中复用已知的变化。
- 复盘 他是对你的对弈进行总结和升华的操作。如果有高手辅助复盘效果更佳。
- 打谱 打谱更多的是感悟,建议大家直接找顶尖棋手的棋谱,虽然你可能完全不理解,但你可以下意识的去模仿和感悟,从而产生化学反应。
笔者认为,这5种学习手段,可以兼而有之。一方面,他可以让你学的更扎实,避免“偏科”,另一方面,切换不同的学习方式,也可以充分调动大脑,并且让学习的过程不失趣味。
由于人类对大脑的认知极其有限,即便是最优秀的神经认知科学的专家,也很难说清楚人脑是如何获得“棋感”的,笔者作为外行,更是不敢妄加评论。但关于理论推演的部分,笔者倒是有一些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任何确定性封闭规则的棋类游戏的结果都是确定的,围棋也不例外,这是数学家早就证明的结论。通俗点讲,在围棋规则确定的情况下,一定存在双方的最佳策略。也就是说,双方的胜负,理论上在未落子时,已经确定了。
那围棋还有什么好玩的呢?其实,乐趣就在于,人类难以总结出最佳策略,只能不断的用各种理论去逼近它。
围棋的理论有千百条,这都是前人根据棋盘的不同状态,总结出的规律。这些规律在不断的演进,或被推翻,或被修改。但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有一些基本的理论是没有发生变化的。这些基础理论才是我们应该好好感悟的东西。许多人张口就可以背诵几十条围棋格言,殊不知很多格言都具有局限性甚至错误性,这反而会害了自己。
如何发现这些基础的理论呢?笔者认为应该从规则的本元出发去思考。
围棋有361个交叉点,终局时,每个交叉点都只可能有3种状态:属于黑棋,属于白棋,黑白共有。实际上,“黑白共有”只在棋局出现双活时有效,概率较低,我们暂不考虑。 因此可以近似认为,终局时每个交叉点非黑即白。
进一步考虑,终局前,交叉点的归属是未知的,但是每个点最终属于黑棋或者白棋的概率是存在的。比如下面这张图。
图中黑棋由于有了C3位的棋子,X标记的交叉点最终被黑棋占据的概率将会大于被白棋占据的概率。我们每一次落子,其实就是对棋盘上所有交叉点归属的概率做了一次重新洗牌。
以某一方的视角(比如黑棋),将所有交叉点属于黑棋的概率相加,我们就可以得到黑棋最终占据的交叉点数的数学期望。每一步的最佳选点实际上都是数学期望最大化的那个选点。
有人可能会问了,这有啥用呢,人脑是无法计算这种数学期望的。确实如此,但它至少可以帮助我们辩证的思考人类总结出的规律。
我们从期望的角度出发,尝试理解一下围棋的地与势。
上图为旧版的点三三定式的一型,我们这里先不论好坏,只分析这个棋形。
“圆圈”处的交叉点基本被白棋所控制,黑棋如果进入其中,基本上会被白棋吃掉。圆圈处最终属于白棋的概率可能超过99%,我们可以简单认为这里是白棋的目(通过基础理论,你可以更好的理解什么是目)。
三角和方框处的交叉点距离黑棋的子很近。 但黑棋对它们的掌控力不如白棋对圆圈处的掌控力,换句话说,这些点属于黑棋的概率可能在60%~80%之间,且三角处的概率更大一些。(当然,黑棋这几颗子可能会影响到更远处的交叉点,这里只是举个例子)
这样,我们就可以比较本质的理解到势和地的区别和含义了。笔者认为大家思考围棋的时候,尽量从本质出发,只有从本质出发,才能避免出现“为围而围”,“为势而势”,“为攻击而攻击”等现象,你会发现你可以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去思考围棋,而不至于陷入各种教条的陷阱中。
如何进阶
围棋的进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话题。自从AlaphGo横空出世,人类才真正认识到自己的渺小。《围棋天地》杂志有一个栏目叫“棋手36问”,采访过很多知名棋手。
其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就是“如果有一个围棋上帝,你觉得他能让你几子”。 当然不排除有些棋手们由于过分谦虚或者为了给自己鼓劲,没有说出真实想法。但是,部分棋手认为的“围棋上帝才能达成的目标”,已经被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的人工智能围棋提前做到了。
这说明,咱们之前对自己的认识可能存在高估。而藤泽老先生的“棋道一百,我只知七”,之前认识是一种谦虚的说法。如今,在科技面前,它也许只是一句大实话,甚至还隐约是一种高估。
当然,这些都是那些接近人类巅峰的人,继续攀登的事情了。对于普通棋迷来说,我们该如何提升自己呢。
这个答案很简单,把之前提到的五种基本手段再发展下去,你的棋力一定会稳步提高的。笔者给大家分析一下原因。
首先我们思考一个问题,高手为什么能碾压低手,大家的差距在哪里?
这里需要提到差距累计和计算准度的概念。
差距累计
水平有差距的两个人,其实平均每一步棋的差距并不一定很大。但是围棋是一个多回合的游戏,平均的回合数在100以上, 即便每个回合只产生0.1目的数学期望差, 终盘时的差距也达到10目以上。
这样就是低手为什么很难赢高手的原因。高手容错性很大,即便走出一个价值几十目的勺子(一种低级失误,往往造成巨大损失),也可以通过后续多个回合,慢慢追回差距。
计算准度
围棋实际上是考察大家在任意局面下,做出最正确的判断的能力。人类在做判断时并不是基于数学期望的,而是基于对局面的价值估计以及对变化分支的拆解速度。
价值估计考察棋手对不同局面的判断力,一方面要求快,另一方面要求准。棋手通常根据自己对围棋的理解做出判断,当棋理难以解释时,则转为依靠自己的直觉(棋感),这里可以看出对围棋的理解以及棋感的重要性。
变化拆解则可以让自己在单位时间内分析更多的分支。拆解速度一方面取决于自己的脑容量大小,另一方面取决于快速筛除错误变化的能力。
这里可以体现出做题的重要性,围棋中有很多相似或相同的局部棋形,如果你对这个棋形足够了解,在筛选局面变化时,就可以将针对这个棋形的变化整体提取,而不需要计算细节。如果你大脑里可以整体提取的棋形很多,你的计算速度就会变得很快。
前面提到的5种基本手段,有的用来建立理论,有的用来提高棋感,有的用来快速减枝。虽然角度不同,但对于围棋的提高都是有帮助的,所以,希望大家不要过多怀疑自己。你只要按照科学的方法训练自己, 水平一定是会提高的。只不过,很多人实践中可能会出现阶跃式的水平提升。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卡了很久,突然涨棋了”。
最后想多啰嗦一些关于棋理方面的认知。对于新手来说,在学习过程中推翻之前总结的棋理是很正常的事情。事实上,即便是有想当水平的爱好者,也会不断发现自己的理论存在局限性。这正是围棋的魅力。
比如你一开始认为被打吃的棋子,应该逃跑。等水平提高一定层次后,发现有些棋子逃跑了不如不逃。再往后,你还会发现有时候要故意送子给对方吃。
这并不代表你的棋理大厦被推翻了,而是你有了更高层次的思考。当你具备了想当的水平时,你会发现很多格言都是片面或不准确的,例如“金角银边草肚皮”,“七子沿边活也输”,“中央开花三十目”等等。
千万不要再初学阶段就通过这些格言束缚你的思维。这些格言可能适合80%的场景,并帮助你快速的提高胜率。 但如果你学成了思维定式,后期可能要花更大的代价去重新思考。 我觉得,这也许就是很多瓶颈形成的原因吧。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