喏,今天做的事情和昨天非常相似,但是心态终于没有爆炸了。明明周六是比周日更自由更美好的日子啊。
从上周开始我给自己安排的每日任务是:写点字,听一节音频课,听一本书。除了2000字的任务比较磨人之外,另外两个其实只要静下心来半个多小时就能完成,上班路上、吃吃喝喝、健身运动都能做到。觉得自己实在是太宽以律己了。但假如不是这样的话,我这毫无执行力的性子,怕是连这五天也坚持不了吧。
现在是晚上11点15分,今天的每日任务才刚完成了听音频的两项,可以说是相当拖沓了。侧面反映出了今天是多么一如既往地散漫自得呐。其实新年之初鼓捣这些每日任务的事儿,就是为了改变以往那个散漫的自己,结果怎么着,经过了一个心态崩了的周六之后,如以往般得过且过的周日竟然显得轻奢了。噫呃~
今晚听的书是《东晋门阀政治》,其实对历史类的书籍并没有很感兴趣,刚才听得也有点兴味索然,不断走神、不断拉回去重听。现在还能记得音频的内容,但谁知道睡醒一觉之后明天还是否知道今天听书的名字呢。其实我很清楚,目前这三个不轻不重的“每日任务”形式重于实质,我充分了解这一局限性,但即便如此,也承认它的必要性。几年前我听说过一个自我管理方法,在一些未遂的实践中也深刻认同:当你想养成一个习惯,即便某一天你因为特殊原因没法保质保量完成计划,你也得把规定动作做了。比如原本计划每天跑5km,今天没时间也得去跑400m,不舒服也要到跑道上走一走,下雨了也得在室内替代性地蹦蹦跳跳锻炼一下,反正就是多少也得“做这件事”,不能让它 从你这一天的日程中消失,否则以后你会潜意识里想着“反正已经中断过了”,而越来越容易中断,最终不了了之。
刚才是如何坚持一个习惯,那假如把这个方法放到从零开始的习惯养成中呢,我这个懒虫选择了从培养一个任务观念开始。反正无论多少,有了几件每天都必须做的“正事儿”。刨去吃喝拉撒和呼吸,现在我的每日坚持就只有记账了吧……希望这样下去可以多几项。
絮叨这么多,来写些今日限定的内容。
从中午开始,到现在,老李都在北京飞美国的飞机上。也许是少了一个和我聊天的人,我今天在两个群聊里面特别积极发言,也可能正是我的原因,两个毫不相干的群都着重讨论了好久理财与挣钱。
一个是高一宿舍群,大家谈到了股票基金,我发现我并不算非常积极理财的人,至少没有认真去研究过,保险相关更是毫不关心,其实想想是心虚的。
另一个是本科几个朋友的小群,大家日常哭穷,钻研了挺久怎样与市面上这些理财APP周旋,又开始泛泛地谈要不要搞些小投资,要不要开个网店。
有个小伙伴说:大周末的聊挣钱,这波鸡血可以。本科那个小群,我们也恶搞式地接力修改群名:一天到晚想赚钱、一门心思想赚钱、没钱结什么婚、没钱活着干吗、没钱也别死啊、还不想怎么赚钱?!
这个群名变迁史,简直是一个很逼真自然的心理活动变化……从渴望到沮丧、到自我鼓励、到重燃渴望,啧啧。讨论了大半天的钱,真是满脑子都是钱、满心里都是钱、满世界都是钱,眼里只有钱,但兜里偏偏没钱。
今天聊天的小伙伴,时间长的那拨儿,已经相识十多年了;时间短的那拨儿有七八年,非常紧密地互相见证了初入大学、初入社会、慢慢奔三的历程。稍一回忆大家所谈论事物、所关心事物的变化,就能清楚摸到人生进度条往前挪的手感。
中学一门心思学习学习,穿插着谈个纯粹天真的恋爱,偶尔想着打扮自己;大学了忙着各门课的作业、拍片子,在社团组织、师哥师姐师弟师妹中找存在感,在靠谱或不靠谱的实习兼职中浅尝辄止地感受社会,认真钻研谈恋爱的事情,再花四年时间琢磨到底该去哪里工作;后来找工作,或喜或惭于工作的“门面”,工作一段时间后又开始务实地忧虑收入问题,从这时开始,就真的成为社会人,回不去了。
大家如今都二十六七岁,有结了婚抱了娃儿的,有自在逍遥单身一人的,有在家工作有漂泊外地的,有深耕了几年有新换了工作的。无论什么情况,总是都算是年龄渐渐大了,对钱的焦虑日积月累,在现在这个当口到了燃点,腾地灼烧起来。现在绝不是从小到大最缺钱的时候,却从未觉得如此渴望钱。
我都这么忙了,付出与收入性价比不理想啊?vs. 我挣钱太慢了,宁可忙一点呐!
为什么我的同龄人挣钱比我多啊?vs. 为什么我这个行业这么穷,有可能跳去高薪行业吗?
本职工作开的工资怎么这么低啊?vs. 靠工资永远发不了财,我怎么开拓副业?
记得小时候,我是那种对钱一点欲望都没有的孩子。爸妈不让吃零食,有钱也不知道怎么花,家里的亲戚逗我说要给我钱,我平淡自然地就说不要。到了大概10岁,某天中午,我和其他同学一起在校门前等着到点儿开门进去,宽宽的铁闸门,周围一圈都是小卖部。我猛然意识到,我可以像其他同学一样去买冰棍吃,爸妈根本不知道也管不着我。吃完第一根棒冰,犹豫一下又买了第二根吮吸起来,这让我感到异常的自由感。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我从此投入了物质消费的怀抱,之前多少攒了些零花钱,闸门初初开启,库存显得尤为乐观。5毛一个的冰淇淋,老爷爷从铁桶里面挖出来一个圆圆的、带冰碴儿的球,扣到蛋筒上;2块钱一支的自动圆珠笔,轻飘飘的塑料感,但是非常小女生的粉色系图案;家门口街道上的批发部里,1块5就能买到一个带自己名字的小钥匙扣挂坠,我在逼仄的货架前挑挑拣拣不亦乐乎。
到后来,不知哪一年开始,我家的长辈们会好笑地说我:你小时候给钱都不要,现在怎么这么爱钱?那时我已经热衷于攒钱,大人给钱来者不拒,有时还会想方法多要一点存起来。攒得多,花得少,但看着余额就高兴。花钱的欲望,首先转化成了攒钱的爱好,当时没有想过自己挣钱,只知道节流。直到上了大学,还是很没有头脑、没有上进心地,重视“节流”甚于“开源”,哪天伙食费花得少都会自我感觉良好。
到后来呢?大学期间挣过一些外快,看着几千入账,又有了新的奇妙感受,成就感无可比拟。还是学生,理论上还不必须承担挣钱的任务,却又能挣到钱,简直就像天上掉馅饼一样的富足感。
在校期间,接到什么活儿就算耗时间精力也可以慢慢磨出来,就算酬劳不高也很吸引人,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而现在,再没有学生身份的bonus了,必须挣到钱,而且要性价比高地挣到钱。再没有那种无本买卖、锦上添花的成就感,挣钱成了无趣又不得不做的死任务,但同时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迫切。
啊,要钱,也要发展前景;舍不下稳定保障,又急于挣快钱;所了解到的来钱路子不少,却找不到蓝海;觉得许多领域都可以试一试,机会成本又太大……这就是我们喽。发展得理想的人,仍可与理想为伴;不甚理想的大多数,不得不慢慢松开手中仅有的几个气球,落回到地面拥抱现实啦。
一天到晚想赚钱,一门心思想赚钱。赚不到钱也要坚强活下去呀,因为活着才能想到赚钱的路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