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504,11-17-1,告子章句上17-1》
【孟子曰:"欲贵者,人之同心也。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矣。人之所贵者,非良贵也。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
今天是丁酉年辛亥月壬戌日,十月十四日,2017年12月1日星期五。
赵孟,是战国时期晋国的世卿。
这一章上下两节,孟子提出和给出"良贵"的理念和定义。贵,是指人文社会中的高贵富足,分为天爵、人爵;良贵即是好的、有益的、内在性的、本质的高贵富足,是天爵。
孟子说,人人都好荣恶辱。那么,人们首先会问的问题是:什么是荣耀的呢?放眼望去,能看到的是人爵的风光威风,于是羡慕和追求社会地位,这是"人之同心",人人都有的心理。
追求人爵之心,即社会制度颁给的尊贵,既然人人都有,人人都知,是不是因为它是普遍真理呢?
不是。
它是普遍心理,但不是普遍真理。
尊贵也分为真理、心理之別吗?分。所以有天爵人爵之分。
孟子说,人世间有一种贵,绝非人爵可与攀比。这种贵,至尊至贵,荣耀无极,且人人可以自足于己,而不需要外在的倚恃。根据它的这一辨证特征,即自足于己和无恃于外,我们可以称之为"在己之贵"。
人有这样了不起的尊贵,大部分人却不知道,为什么呢?因为没打广告吗?当然不是。广告是外在性的,由外部刺激的宣导而接收的信息和知识。在己之贵的认知途径绝非外铄,不靠广告,靠什么呢?
孟子指出:思!
思想,其实是由思和想两个字组成,想是很浅的一个层次,思也绝非只是多想一想而已。
思,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耳目聪明,即灵明物性的心,能够知觉运动的心;第二个层次是人心,人心和仁心同义,是一个人对真善美的统一认知能力,即价值判断的能力。
孟子说,人们之所以只能认识到"在人之贵",却不能认识到"在己之贵",原因在于滞留于耳目,而没有开发出来的人的大功能即良心良知良能。之所以没有开发出人的大功能,原因则在于"弗思耳矣",即没有运用"思"的功能,前面学习过,思=人心=仁心。
在己之贵,是天然自有之贵,叫做良贵。
在人之贵,依靠名位而立,倚据势力而尊,是外在性赋予之贵,不是良贵。
比如说赵孟,他是晋国执政的世卿,他能运用爵禄,封官加爵,让一个人尊贵起来。然而,他能用加官封爵让一个人尊贵起来,也能用剥夺官爵而让一个人轻贱受辱,贵贱荣辱,操控在赵孟手中,操控的自主性不在我手中,所以,不是良贵。换言之,一旦开发了自我的良贵,谁能剥夺去呢!
思!
良贵!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资治通鉴直解》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与滕文公、告子》南怀瑾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