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早接触到的民谣,是那首一夜红遍全国“爱上一匹野马,可我的家里没有草原”的《董小姐》。
也是这首歌,将民谣这个“新”音乐品种带到了我的世界里。从那之后,身为民谣小白的我,听的歌几乎都是网上的爆款。马頔的《南山南》,好妹妹乐队的《一个人的北京》,鹿先森乐队的《春风十里》,好奇鼓楼夜色究竟是一番怎样的寂寞。
2017年的春节尚未结束属于它的热闹,人们已经开始忙着逃回北上广。电影院里,四部电影还在贺岁档打的热火朝天,不分上下。民谣歌手赵雷,却毫无预兆不动声色的刷爆了朋友圈。刚参加完《我是歌手》成功踢馆的他,让所有的人“大跌眼镜”。
我听的第一首赵雷的歌曲是《少年锦时》,那时我大四翘课出来实习,初到北京步入社会,心里感慨颇多。
“陪我入睡的是,月亮的忧愁。我忧郁的白衬衫,青春口袋里第一支香烟。”说也奇怪,本来就要哭的心情,听着听着竟会感到莫名的轻松。收获了莫名的安慰――原来难过的日子和辛苦的人生,不止我一人独有。
其实《成都》刚出不久就在网络上很有名了。可我从来没去过成都,我原本以为这样一首“带着浓郁地域特色”的歌曲火起来,也许是因为这个城市拥有着强大的群众基础。因为我最好的朋友,也想在那边工作定居。
没想到,就是这样的一首歌曲,出现在一档话题综艺节目之后,在一夜之间火更加火了。人们纷纷开动脑筋,妄图使用浑身解数分析出来“前因后果”和后期预测。
也是在《成都》火的这天晚上, 我点开这首歌,对照着歌词,仔细的听了好几遍。
“让我掉下眼泪的,不止昨夜的酒。让我依依不舍的,不止你的温柔。让我感到为难的是,挣扎的自由。分别总是在九月,回忆是思念的愁。”
歌词质朴,真实接地气。就像是一个带着旋律的故事,由一个人婉婉道出。
城市并不是被圈住的固定的思维,只要你的记忆对得上号,随便你在哪里都阻挡不了你内心产生的共鸣。
我刚上大学的时候觉得很郁闷,摒弃掉了温柔调调的抒情歌,转身投入摇滚的酣畅中。大三那年,开始为自身的出路发愁,心也躁动不起来了。
正巧赶上所在的学校有幸举办过一场“大冰和他的朋友们”的见面会,尽管那天大冰身体不适未能到场。但作为场上的一名抢到的座位的幸运儿,我得以问张晏铭一个问题:世上的音乐种类有那么多,你觉得人们为什么会喜欢民谣?
“反正我是年纪大了,折腾不动了。”他回答我,大意如此。
那时的我和现在的我也是如此。内心有太多的狂躁想要抒发,却觉得还是一些安静如流水的旋律更能洗涤心灵。
我听过很多人对民谣的评价,其中最多的一句话莫过于:听民谣的大多是有故事的。
这也是大家对于当天节目结束后,便凭借“精湛的表演”登上微博热搜“妆都哭花了的男同学”的热评。后来有家民谣自媒体对他进行了采访,我不认为那是他的“狡辩”:这些都是幸福的眼泪。
好的歌曲需要好的歌词和好的旋律,再加上歌手的动情诠释。就像是一篇好的文章,感情对了,自然就倍受喜爱。
《成都》过后,我点开了赵雷所有的歌曲,那首《无法长大》也唱进了心坎。
仅以此文,感谢那个好好唱歌,努力创作的,歌手赵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