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成为奢侈品的主人,而不是它的奴隶
上个月出国一趟,阿yan托我帮她代购一个Chanel包包,转账的时候,她犹豫了十几分钟。
“或者你再想想?”我理解她的犹豫,三万八对她来说,可以抵上半年的工资了。
“买吧,我期待它很久了呢!”阿yan最后还是咬咬牙,买下了她人生中第一个奢侈品。
她确实很看重这个包包,拍照发朋友圈、舍不得背、搂着它睡觉这些事,通通都干过。
可是还不到半个月,那个Chanel在阿yan的朋友圈里消失了,她又背回那个200不到的旧包包。
拼命攒钱买下来的第一件奢侈品,竟然被闲置了?
一问,才知道,那只货真价实的Chanel,被阿yan的同事朋友当成了高仿,大家还追着她问卖家的微信号呢。
甚至还开始有关于她被包养的谣言,时不时就有意味深长的眼光朝她扫过来。
“我这么辛苦攒钱买的真品,凭什么被说成假货?凭什么要诽谤我?”
我知道她的委屈。因为家境清贫,阿yan一直都很羡慕那些被奢侈品包围的“小公举”。所以,她才会为了这一个三万八的包,过了一整年紧巴巴的生活。
阿yan想不通,却再也不敢背起那只耀眼的包包。
讲真,我打心眼里恶心那些随口造谣的人。
又狭隘又恶毒,永远只能做着“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事
“我辛辛苦苦地奋斗、认认真真地赚钱,不就是为了买得起想买的东西,过上想过的生活吗?”
“我靠自己赚的钱,想买什么用得着看别人脸色吗?”
这两句话,确实能给那些无聊的喷子们一记漂亮的反击。
但是,总对着自己说这些话,怎么听都像是无节制“买买买”之后的自我安慰。
一个刚刚参加工作的学妹,跟我在同一座城市。
每次翻到她的朋友圈,我总忍不住感叹她的生活水平——300多的口红、600多的水乳、1000多的运动鞋,想买就买。
直到有一次跟她聊起工作现状,我才发现她每个月的工资不到5000块,花呗里也还欠着不少钱。
她倒是无所谓:“姐儿,我现在拿工资了,买得起的东西为什么不能买?”
确实,这样的人不少——曾经眼巴巴看着别人穿着用着名牌的衣服、包包、化妆品,如今手头上有了钱,也一定要买到它们。
现在甚至还流行起这样的口号:“只有买买买,才是我努力赚钱的动力!”
我们用一件有一件昂贵的单品,把自己的生活划分成三六九等。
买得起这个,我就摆脱“贫民窟女孩”的身份;再买下那个,我就是“轻奢女孩”了;等我买得起这些,我就是“贵妇”!
勒紧裤腰带地去做到“买得起”,拼尽全力地去够某一个圈子的标准。我没资格批判他们是错的,但我不喜欢这样被“买得起”牵着鼻子走的生活。
除了“买买买”,明明还有很多别的事情,可以提升生活品质啊。
阿yan的遭遇,让我不由得想起朋友圈里某个白富美女神。
她住的房子、吃的水果、穿的衣服,都无比精致和讲究。奢侈品和名牌对她来说,就像日常用品一样。
有一次我问起她常穿的一款鞋子,她笑嘻嘻地跟我说:“高仿来的,买来穿着玩玩也挺好。”
明明她也会买高仿,可这些高仿到了她身上,都会莫名变成如假包换的真品。
而阿yan辛辛苦苦攒了大半年的工资,买了明码标价的一个真品,却被旁人理所当然地以为是高仿。
总以为买下一件奢侈品,就能离那些“精致女孩”近一点,再近一点。却没想到,这一件奢侈品,就是你和她们之间最明显的界线。
这特喵的太不公平了吧?世人的眼光也太虚伪了吧?
某种程度上,确实是。有些人一出生,就已经在我们努力奋斗的终点;而偏见也是人们很难根除的恶习。
为了早一点迈进自己羡慕的圈子,吃力地买下一个奢侈品,希望它能成为捷径。
拎在手上时,却发现自己的发型不搭、衣服不搭、鞋子不搭、口红的颜色也不搭。
旁人对它的每一次注视,你都在意;它的每一点磨损掉色,你都紧张;买它的账单,你都要靠一天一天省吃俭用来还。
其实啊,奢侈品真正的意义,不是买得起,而是配得上。
它们可以成为你生活的点缀、成为你给自己的礼物,却永远都不应该是你虚荣心的诱饵、或是生活的负担。
不然,就像阿yan闲置了那个渴望已久的Chanel一样,你会发现你竟不是它的主人,而沦为它的奴隶。
插图:Virginie Morg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