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是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改革开放以后很普通的一个农民家庭。
我的外公外婆所在的村子叫清湖一村,这里在明清时期非常繁盛,是仙霞古道的起点——清湖码头的所在地。外公家所在的自然村叫“赵男瓦窑”,能听得出来,这里是赵姓人家居住的村子,村民的手艺是做盖房子的瓦片。我没看过外公家的族谱,我记事以来也没见过赵氏宗祠,所以不太清楚外公家的宗族历史沿革,虽然童年以前的大部分时光都在这里度过,但也就只能介绍到这里了。
爷爷奶奶家在清湖九村,以前叫“小清湖”。看得出来,在陆路交通还不发达的年代,我爸爸能从九村到一村把我妈娶过来,已经算体力不错了,哈哈哈……开个玩笑,反正就是很普通的乡村爱情嘛。“小清湖”的人都姓徐,包括现在行政区划里的“清湖九村”和“清湖十村”,跟外公家的赵姓比起来,也算是个大地方了,人口和地盘摆在这里的嘛。村子里的宗祠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变成了粮仓,近十年乡村振兴重新恢复原来的模样,祖宗像和牌位也重新张罗起来,过年过节表演、聚会、喜丧宴请、灯光秀……好不热闹。爷爷家应该就是本本分分的农民,听说曾祖父母走得早,爷爷一个人挺辛苦的。奶奶家是跑钱塘江船运的,有条大轮船,我跟奶奶打探过有多大,她说比她住的房间大多了,还有好几层,具体多少直到离开也没跟我笔画清楚,挺遗憾的。爷爷奶奶是怎么认识的?我也问过好几次,只记得说是人家介绍的,后来爷爷去当兵,退伍回来后结婚,中间的过程就不得而知了。
作为普通农民家的孩子,那个年代都时兴学门手艺,我爸学的是泥水匠,我妈学的是裁缝。不知道他们俩学得如何,反正自我记事以来他们就没干过本行,估计跟我一样也就是学个东西顺顺大流,走走过场吧。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举办了两人结婚(怎么结婚的,结婚证长什么样都还没机会见识,下次要和我的小宝贝一起去挖掘下),不久迎来了他们生命中的第一个小可爱——我。
据我妈说,我生下来有9斤,这在改革开放不久的年代可不常见,还是在农村。我反复确认,我妈十分肯定,说我看起来不胖,但称出来确实有这么重。这个份量放现在的新生儿里也是少数群体啊,后来还听说有九斤姑娘的故事,说九斤姑娘如何聪明伶俐、才智过人,这让我着实骄傲了好久。
尽管如此,我家依旧是那个普通的、寻常的农民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