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是一位十八线的小作家,出版过一本书,书我曾经在文章中提到过,一个来自苏北农村的小女孩,独自在上海租着房子,过着完全封闭式的居家写作生活。
她的文章,琐琐碎碎,都是些生活里的常事,并没有一些特别之处,而这恰恰是最吸引我的一点,朴实无华,真情实感是我一直对文字的信仰(虽然我自己写作水平不怎么样)。
还有一点是,同为八零后,也都是来自农村,虽然苏北属于北方,和我们西北有着千差万别,但我仍然能从她的文字里看到我儿时的身影,看到已经逝去的过往。
同样,我一直钟爱小林,一个儒雅幽默智慧的大学教授,他的漫画总是带着一些孩童的纯真,文字简单易记又很乐观,他学佛,在文字中总能体会到一些心性中的清明和人格的明朗。
我喜欢他们,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们过上了我曾经梦寐以求的生活,即徜徉在文字的海洋中,体会这人类世间所有的爱恨情仇,感悟着这短短一生的所有生离死别、心欢喜乐。
曾经,有个朋友说,不要总是羡慕别人,为了自己的这一份理想去做点什么吧。我很迷茫。好像一直都在做自己想做的事,可是又好像什么都没有做,好像都没有实现,又好像也没有遗憾……就是这么心安理得又矛盾分裂吧。
前几天,朋友们在聊一句话——人生在他处。而我对于他们的执着大概要也是如此吧。所以,究竟是欲望的深渊欲壑难填,还是我们始终努力向前实际却是有违初衷的,或者,又从来不曾有过真正的初衷?
终于搜到了那个公众号,去年取关的原因我已经不太记得了,只记得当时觉得没必要再继续追下去了。今天为什么突然想起,我也不知道。
另我吃惊的是,不过半年的时间,公众号的阅读量竟然出奇的低,以前一篇文章出来不到一天就可以突破十万,而今天我看到的最早的一篇是前天发的,阅读数量不到两万。一时有点难以置信,又连续看了几篇更早的,发现阅读数量也是了了无几。
在关闭窗口的时候看到我的搜索记录里同步推荐出来的文章,原来都是吐槽那位作者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作者虚构故事,编造谎言,读者感觉到被愚弄。
不得不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很多人借着这个媒介一跃而起,混的风生水起,但也因为这一媒介一瞬间跌落谷底,不堪一击。人们常喜欢说,捧你的人,最后也是踩你的人,好像事实也是如此。但是,这些真的只是这些受众的问题么?
我也不知道这种生存之道是一种幸还是不幸。
曾经,我也想过勤恳修炼文字能力,在文字的世界里能占上一块小小的地方,但很快就放弃了。除了自己学艺不精是主要原因外,更重要的是,我无法考虑迎合读者的口味。
前些天和朋友聊天,她的上司精明能干,是个非常厉害的女人,她说总是忍不住想跟上司比较,越比越觉得自己技不如人,很为自己的不堪而羞耻。我说,也许你经历过她经历的可能今天的那个她,也是你,但是你愿意成为她么?
朋友说,不,那不是她。
我说,任何的技能和职位都只是我们为了生存,为了在社会这个群体中某得生存的方式,技能有精漏,职位有高低,但是人格和灵魂,我们都是一样的。如果,你因为今天自己的低职位而羞耻,那么明天也同样会去打压比自己更低的人,何必呢?技能和职位何时又成为了我们对自己价值唯一的判断标准呢?
快凌晨两点了,我又跑去知乎看了看跟那位作者有关的帖子,所谓的故事,真真假假都是一家之言,信也就真,不信也就是假。只是,我突然感慨,从什么时候我们需要通过网络,通过那些网络中的人去寻求那么一丝的真情和感动呢?
是我们太过于孤独了吗?还是,我们连孤独都不曾拥有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