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老师课堂再开启,小说元素共计12个。
前奏部分:
坐下来写作,心静自然,让写作有点仪式感。写作之前一定要多阅读名著。写作者首先要成为一名好的读者。作家没有灵感时会侧重寻求形式与技巧。
小说要能吸引读者,只有把故事写得有力量才能吸引人,才能打动读者。
坚持日更,每天稳定输出一定数量的文字。余华和莫言每天都日更。譬如狄更斯每日坚持写4000字,老舍每天写5000字。
从一个作家、一部作品开始阅读,你会发现自己可能打开了一个书的奇妙世界,比如你会根据毛姆去阅读简奥斯汀,去阅读伍尔夫,去阅读巴尔扎克,去阅读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诸如此类。
追求完美之前先完成初稿,如果能量不足,可以稍事休息后,再进行修改雕琢,这是另一种通过向完美的路径。写长篇小说,目标不要太高,但是要咬定目标不放松。切记起点高容易中途泄劲,后劲不足。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瓶颈,容易自我怀疑,是一种自我内耗,实在要不得。
正式部分:
提醒:前期笔记有瑕疵的部分,学员要学会自查并自我纠正。前面主要讲了小说和故事的区别及相关要素。本次谈读完一部小说之后的感悟。首先是人物,而后是情节。例如《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就各自鲜明自带特征。短篇小说的人物不要多,要少而精,两三个即可。即重要人物两三个就够了,其余人物可当做工具人。例如《孔乙己》中店小二"我",以及孔乙己,其余人物的主要作用是推动故事发展,且当做工具人。 原型人物、扁平人物等。
7、如何塑造人物形象?
要当做自己的孩子,可列一个人物小传。
人物设定要符合年代及地域特征,逻辑合理。
通过描写长相,着装,喜好,口头禅、主要经历等为人物塑形。
写完小说后,要对人物形象进行审视。
结构、叙述。起因经过结果,开关,发展结局等六要素。
8、文章的结构或框架:
三个结构方式。小说的结构种类不多,不会千变万化,
常见结构类型:
1)线性结构。小说是对时间艺术的描述。时间先后顺序,或是发展节奏而写成的单线式结构。
不仅仅是单线,还有双线、三线等复线叙述。平行线、交叉线。例如三国志中,以曹操、诸葛亮的角度叙述。
2)辐射式叙述、网状叙述结构。例如13579写事件,2468写感情。
3)画面式叙述。一幅画一幅画的场景呈现,需要技巧,类似剧本中的写法,比如蒙太奇手法,看似毫无关联,实则有统一主题。
4)象征性手法结构:围绕某种形而上的抽象概念,或围绕意识、观念、思想展开,具有一定象征性意义,比如卡夫卡的《变形计》、卡尔维诺的作品。
5)摇摆式结构。例如《变色龙》,一波三折式跌宕起伏。
6)对话式结构。全文靠对话推进故事发展,没有文字叙述部分。
7)延时式。为读者设置心理障碍,多处铺设伏笔,悬疑小说适合此类结构。
8)突转式结构或突袭式结构。类似于欧亨利小说的结尾。
9)故事套娃结构。比如说《一千零一夜》就是一个故事套娃
目前来看,小说更多使用线性结构。
9、题材
并非所有题材都适合写成小说。写作从自身熟悉的题材领域提炼,平素多搜集素材,并关注题材本身。例如沈从文写湘西。莫言写高密。
10、如何叙述题材
选定题材后,如何去叙述、呈现该题材。
1)叙述视角:第一人称、第三人称。有全知视角、上帝视角。譬如“他”还可作为固定的第三人称视角。也有旁观者视角。例如《孔乙己》的叙述视角不是作者本人,而是配角视角来讲述。
2)叙述节奏
短篇小说娓娓道来的节奏,慢节奏更适宜。刻意的拖慢则太过拖沓。故事小说要提速,是指进入故事主题的节奏要快,故事讲述节奏舒缓些。
11、主题
小说是故事加意蕴,主题即为意蕴。譬如有爱情,人性,正义,苦难等主题。多思考主题,分析主题,再佐以熟悉的题材,即可打通写作的流畅度和深度。比如同一个苦难主题,不同的苦难。多阅读相同主题下不同的名家名著来提升思想深度。例如权斗主题。多写身边的小人物人性,是写作者的人文关怀。
12、小说语言
小说有典范是作用,有自己的语言风格。比如莫言的爆炸式写法,汪曾祺简短文雅。学习、模仿喜欢的作家的文风。比如卡夫卡,村上春树。日本多数作家偏向东野圭吾的风格。村上春树的建立在日语书面语加上翻译风格。
具体今后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