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伴我成长
每一次天气变化都会收到母亲的电话或者信息,她关注着这座城市的冷暖,不为别的,只是她的女儿在这里。今天这座城市又变天了,我又收到了温暖的短信。沉浸在母爱里,突然想梳理一下母亲伴我成长的点点滴滴。
以前,我总是把母亲定位为一个不太细心的人,更不是一个细心的母亲,我和她之间少有母女之间的那种柔情,也不曾和我说过任何母女之间的悄悄话,甚至总是打击和挖苦我,童年的我甚至不敢向她提出任何要求,诉说任何委屈。总之,我们母女之间是有隔阂的,那道鸿沟不知何时被埋下,然而在我的成长中又在悄然退化......
童年的我听的母亲说的最多的就是她去温州的经历,她所描绘的那家饭店的主人家的时候眉飞色舞,豪华的建筑、华丽的衣服、丰盛的海鲜佳肴、价值几万的看家犬,还有懂事听话普通话说得很好的小孙女——我甚至都想和她成为朋友......当她向我描述着温州的繁华的时候,我们居住的小村庄的很多人甚至没有见过或吃过苹果,而我最大的希望就是早上上学前能吃到一个热气腾腾的白馒头......这样的差距怎能不激起孩子心里的波澜?对于一个农村的孩子来说母亲说的温州就像是人间的天堂、圣地。我对母亲的经历充满了羡慕和崇拜,在幼小的心里埋下一颗希望的种子——以后我也要过上这样的生活,也要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
当我慢慢长大,求学在外,见到了更多的人和事,才知道我的世界有多么小,母亲的世界有多么小。
中学时期,在县城里度过,接触到了很多家庭条件很好的同学,在和他们接触的过程中渐渐地意识到什么是差距。优越的生活条件总会滋生出他们的优越感和自信,而他们无意间体现出来的优越感总会刺激到一颗年轻而又敏感的心。他们向我展现和描述的世界更加精彩,远远超过了在我儿时母亲所说的世界,第一次感到了母亲的世界的平凡以及人和人之间是有差距的。
当这种差距触及到幼小的尊严的时候,它就会滋生出很多的情绪。一天食堂的阿姨半打趣地对我说:“你这花棉袄是解放前的吧?都可以进博物馆了!”也许是一句玩笑,但对于敏感的我来说是巨大的挖苦和嘲笑。我接过沉重的餐盘,快步走向餐桌,已经记不起自己是怎么度过那个漫长的午餐时间的,只是觉得,那天全世界的眼睛都在注视我,凌厉的目光穿透我的身子,刺痛幼小的心灵。第一次体会到什么叫颜面扫地。这种羞愧的情绪不知绵延了多久......
回到家中,当我委屈地向母亲诉说的时候,我分明看到了她情绪的变化,但是最后她却说出了和表情不相符的话:“嗯......你皮肤白穿花棉袄最好看了,别人是羡慕你!”虽然母亲乐观的话语给了我一些安慰,但是我已经不是三岁孩子,整件事情已经刺痛了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的敏感的心,不过最后我清晰地记得那年冬天母亲给我买了一件当时比较流行的棉袄。
如果说这件事对我的心是刺痛,那么接下来这件事则是伤害了。
一次在一个家庭条件很好的亲戚家做客,虽说是客,但是我们全家人都摆出了低人一等的姿态。原来富裕的生活条件就可以成为凌驾别人之上的资本,可以站在高处居高临下地教导那些他们心目中的穷亲戚:农村孩子缺少教养,和城里的孩子相比差远了,不仅学习成绩不好,而且不懂礼貌,家长要好好教育,不然出门会很丢人。虽然当时并不能体会到这些话更深层的恶意,但是从父母唯唯诺诺的点头回应中,我感到了委屈还有一些愤怒,他们不仅仅伤害了我,也伤害了我的父母。
这件事之后,从母亲那里听到了几句俗语有几句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人穷不能志短!”“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以后的成长过程我才慢慢体会到这些话在我生命中的分量。
对于成长中的孩子而言,当他第一次发现自己不是世界中心的时候就是他成长的时候——原来自己并没有得到上天的格外眷顾。当同学们谈论自己假期的有趣经历的时候,我和父母刚刚从繁忙的收割季节解脱出来,他们诉说着旅游的乐趣,电影的精彩;我则是在品尝着苦涩的泪水,看着父母汗水浸湿的后背,耳畔响起的是老水牛不堪重负的嗷嗷叫声,心中却是对劳动和生命的敬畏。
当生活的艰辛让年幼的孩子无所适从的时候,他本能地就会变得深沉而又坚强吧。他会淡然接受其实这就是生活,这就是我的人生,它就是这么顺其自然,不应该有半点悲天悯人的情绪,并且相信有一天生活会变得更好的。
前面说过,母亲和我之间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这道鸿沟不知何时埋下,而高中时候的一件事却让这条鸿沟浅化。
高考那年,生了一场大病,严重晕车不怎么出远门的母亲连夜坐车到省外的医院看我,病床上的我看到泪眼涟涟的她,说不出一句话。母亲说不出多么华丽的语言来安慰病床上的我,她只能用一个平凡的母亲最原始的方式来表达对女儿的爱怜。这么多年来她不曾说过多么柔情的话但那一次说的话我一辈子都会记得:女儿,你一定要好好的,你是我的全部!还有什么能比得上这句话的分量呢?你会觉得这个时候任何物质的安慰都没有母亲的柔情有力量。看着母亲泛白的鬓角,爬上了皱纹的眼角,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承载的不仅有自己的梦想还有母亲的希望,我强忍着泪水笑着对母亲说:“没事儿,妈,很快就能出院了!”
成长的辛酸琐事让我深刻地体会到,自己是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农村孩子,母亲也很平凡,甚至没有什么大智慧,她不能让我过上富足的生活,没有把女儿富养,没有从小培养她各方面的才能和高贵的气质......对我来说,也许有很多遗憾,成长比别人多了很多辛酸,可是她极尽所能把能够给我的好都给了我,也送给我一个安稳的童年,更重要的是给了我一个温暖的家。
因为看透,所以懂得,因为懂得,所以感恩!
多年以后回想,如果母亲和当时很多孩子的母亲一样背井离乡外出务工,我也许就不能继续学业看到更美好的世界。那放学后的袅袅炊烟,那雨雪天温情的陪伴,那些粗糙但是总会结局圆满的鬼神怪谈,她的喜她的怒她的惩罚与责难......这一切托起了我整个童年,因为孩子成长中最需要的就是母亲的陪伴。这里是一个孩子世界的情感源泉,没有这份陪伴,我的内心就不可能充满光明和温暖。也不可能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走的那么坦然。
随着离家的距离越来越远,离开的时间越来越长,母亲对我的依恋也越来越深。她承认自己不是一个多么上进的人,不愿意学习动脑筋,可是为了能跟上我的步伐,能和我交流,她学会了用电脑上网,使用智能手机,拼音输入法等以前她自己都不敢想的事。我想这就是母爱吧,就母亲对女儿的爱而言,这些小困难又算什么呢?
时至今日,我仍然不是一个富有的人,但是我却承认自己是一个内心富足的人,是母亲的陪伴让我成为一个积极向上、内心充满阳光和温暖的人,这已经足够了。她已经尽最大的努力给我创造最好的条件伴我成长,成年后的我也要极尽所能给她最好的保护,为她撑起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