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替人参加一些培训,昨天上课时听到这样一个例子:有位老师,每天在放学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作业整理课上,会让每个学生都轮流站起来,互相检举班上的同学谁、哪里做得不好。久而久之,教室里就弥漫着竞争意识和危机感,班里的气氛和关系也全都每况愈下。如果请你用一句俗语来概括这个班上学生非正常出现的行为,你会说什么?我会说是,“损人不利己” 。
老师的这一措施看起来非常的精明啊~每天都高效能掌握学生哪里又不对了,又干什么坏事了。可是撇开学生的感受不管,作为一名教师,每天看到的都是学生的缺点,对教师的认知以及教学都会产生消极的导向作用。学生也因此无辜受罪。当真是“损人不利己”,无论是教室、辩论场还是生意场,并非只有你死才能我活,何不各退一步,利人利己,做到双赢呢?
若是我们眼中的世界非黑即白,那得多无趣~在社交中,以双赢原则为核心的人,往往都能比仅单纯坚持自己固有立场的人走更远。因为他有互相扶持的人,而不是孤军奋战。
想要双赢,有效的双向沟通少不了,也不是那么容易完美达成的。沟通,沟通,一来一往才能通,但我们常常就在这一往啊,也是反馈,出现问题,一起来看看常见几种反馈毛病:
001.价值判断
我的价值观就是主流价值观,我觉得你错了,管他事实如何你就是错了。
002.追根究底:窥探他人隐私
“这事儿怎么回事啊?”
不语。“到底怎么回事嘛~”
内心狂吼:“劳资就是不想告诉你啊!多私人的事儿呐!”
003.好为人师:凭自己经验唐突给出忠告
7月初在北京玩,同去好友不爱爆肚,和我说千万别尝试,羊杂汤倒是不错。某次晚餐,我们两者都点了,吃完我的感受是——爆肚不错,劲道爽口:羊杂汤味膻,且口感粗糙松散……此后,我们决定,自己不爱吃的东西一定要推荐给对方试试,说不准就是对方的菜呢~
004.想当然:按自己动机揣测别人目的 极端点的解释便是——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以上问题综合起来就是,你的思维、经验、想法通通不是我的!也就是说,双向沟通需要为对方设身处地,知彼解己,才能获得效率。
除了设身处地,在双向沟通中,双方还得将对方观点不断地 同化+顺应→平衡。平衡之时,双方也就得出个双赢的观点啦。
根据效率,沟通可以有三个层次。
001.低层次沟通
像角斗的公鹿一样,拼命抛出自己的观点,互不相让,满满的防卫和攻击。
002.中层次沟通
如老狐狸,或是衣冠禽兽,表面友好一团和气,还算彼此尊重。但坚决不能向恶势力低头放弃自己立场,除非被逼妥协。
003.高层次沟通
集思广益,统合综效,通过有效的双赢的双向沟通,实现1+1>2,达成高效率对话。
最后一个高效能人士必备习惯是不断更新。紧跟时代,不被淘汰!
让高效能人士加速的四项法宝:双赢思维,利人利己;知己解彼,双向沟通;统合综效,集思广益;紧跟时代,不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