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起承转合”手法,做实做好新时代人才发展文章
元代范德机在《诗法》中说“作诗有四法:起要率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说的是是艺术创作常用手法,后泛指文章的结构写法。“起承转合”互相依存,互为作用,有着严密的逻辑关系。人才工作也一样,系统运用“起”“承”“转”“合”,有利于科学领会党管人才要义,做实做好人才发展文章。
一、“起”好步,定准基调,明确发展目标
起者,开端也。胸中有丘壑,方能下笔如有神。
一是意在笔先,认识要“新”。要深刻认识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的重大意义,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才工作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的理论升华,以新的视野、新的认识赋予了人才工作以新的时代内涵,为新时代做好人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必须一以贯之。
二是胸中有竹,底数要“清”。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是工作基础,也是底气来源。可通过走访调研、开展摸排、座谈交流、数据共享等方式,全面、准确摸清人才家底,掌握一线真实情况,为盘活人才资源、精准施策提供参考。
三是科学构思,谋定在“先”。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当前各地抢人大战奇招频出,有百舸争流之势,硬“上船”只会水土不服,须综合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重点产业发展需求等因素,因地制宜出台区域人才发展规划,挂图作战,防止按下葫芦浮起瓢,眉毛胡子一把抓。
二、“承”到位,丰富路径,落实各项举措
承,奉也,受也,以顺畅、通融为妙。
一是做好精神传承。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我党历来重视人才工作,善于集中群众和集体智慧,创造性地提出并形成了各具时代特色的人才观,我们要继承发扬。一方面要做好人才联系服务工作,畅通人才参政议政渠道,广泛凝聚共识。另一方面,要积极回应人才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着力解决好人才的揪心事、烦心事、操心事。
二是强化工作衔接。全面承接并落实人才发展规划各项重点任务,必须坚持党管人才,完善党管人才的和各项抓手,同步撬动市场化、专业化力量,形成承上启下、内外结合、多方联动、优势互补、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带动人才工作整体提质增效。
三是丰富发展路径。不断升级完善人才的“用武之地”,分门别类为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并形成支撑矩阵,由点及面,连线成片,为人才提供更大的空间,更宽的舞台,多渠道铺设人才引育之路、成长之路。
三、“转”思维,解放思想,践行守正创新
转,力求有“发人深省”之功,须切实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一是从管理思维向服务思维转变。改变管理者本位的观念,从人才视角、以人才为主体来审视、疏通、优化人才管理各个流程环节,根据人才所需,主动靠前服务,解决人才发展后顾之忧,让人才创新创业“包袱”更轻、“步履”更快,通过提升人才干事创业的幸福感和体验感来拴心留人。
二是从经验思维向科学思维转变。人才工作不同于一般的行政工作,不能用纯行政工作的经验来管理人才,需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发展规律,用辩证思维和科学精神,积极破除“四维”,打造多元化人才评价体系,对特殊的人才,要拿出特殊的办法,杜绝一把尺子量到底。
三是从碎片化思维向系统性思维转变。人才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舍得下“绣花功夫”,也要统筹“一盘棋”,打好“组合拳”。通过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的提升。如在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方面,既要关注高层次人才这一“脊梁”群体,又要广泛吸纳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基础性人才,涵养人才“热带雨林”。
四、“合”众力,浑圆章法,注重人才发展长效
合,就是文章的落脚点,是作者卒章写志、升华主题的“词眼”所在,强调言有尽而意无穷。
一是构建人才创新创业良好生态。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完善人才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形成人才集聚“强磁场”,实现地区与人才发展“同频共振”,通过塑造具有区域特色的人才发展独特优势,助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是充分释放人才创新创业活力。破除发展体制机制障碍,向用人主体授权,积极为人才松绑,加快形成人人尽可成才、人人尽展其能的使用、激励、竞争机制,充分释放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让人才“第一资源”为滋生创新“第一动力”源源不断提供智力引擎。
三是尊重和彰显人才发展价值。大力营造识才尊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社会氛围,增强人才政治引领吸纳,增强人才的政治认同感和归属感,让人才在与事业的互相成就中长怀爱国心,砥砺报国志,为国分忧、为国解难、为国尽责,凝聚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