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说《皮囊之下》这本书中的观点极度的黑暗,极度的悲观主义。是的,这本书里充斥着人性的狡诈、暴力以至性等恶劣的东西。但,细细想来,一个作者创作一本书出来,并不是只是宣扬悲观主义。也不得不说,作家所反映出来的东西,的的确确是社会上所存在的事件,我们无可否认。
就我而言,其实,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心情跌宕起伏。在一开始的时候,我很疑惑,我有些没看懂,继而随着剧情的推进,我猜测这个戴着厚厚眼镜,身材短小的女人,是依靠在路边载人(她会观察所要搭载的男人,如若不是他的理想型,她会迅速的驾车而去),来寻找自己的爱情,我一直以为这是一个努力寻找爱情的女人,直到看到女人,最后将其她想尽一切办法去讨好的男人麻醉之后,我才知道原来并不是我所猜测的那般。
这么说来吧,这个女人只是一个苦力,她的工作就是在我们这个星球上(地球)去寻找猎物,利用她的美貌和她那诱人的乳房,每个搭车的人都会不自禁的会被她的傲人身材所目不转睛,当然这也是她所期待的。毕竟她存在这个星球上的意义就是多捕获一些我们这些“外星人”,在她们“当地人”的眼中,我们可是上好的美味佳肴!
《肖申克的救赎》中曾说到:当一个人刚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他会非常的不习惯,但慢慢的,就会适应而去习惯它,最后的结果就是你会完全的依赖它,这就是制度化。在一个地方呆久了,固然会逐渐的习惯这个环境,这个女人伊瑟莉,她在与“我们”的交流中,她竟也试着去尝试我们的东西,但毕竟不是同类之人,最后也只是无疾而终罢了,但从她的内心深处,她有了动摇……直到他被一个搭车人挟持并侮辱了她,当她被扒开衣服的那一刻,一切的身体上的丑陋都暴露出来了,她羞愧……她真的不想再这么继续下去……
不得不说,不论什么物种,潜移默化中都会慢慢产生自己的思想意识,毕竟他们也是有情感之人,我犹记得书中的一片段让我尤其感动。那一天她一如既往的寻找到了一个猎物,但对于这个猎物,她却没有动手,只是在聊天的过程中,得知这小伙子是为了回家看望自己的母亲,她动容了,可能是她也想念自己的母亲了吧,但她说,她并没有家,自从来到我们这个星球之后,就已经没有家了。如此说来,倒也让人心生怜爱之意。
不论什么种族,好奇心终归是有的。她终于忍不住想要知道自己每天辛辛苦苦捕回来的猎物都被怎样的加工了?她要求到下面的加工区域去看看,他的“工作伙伴”都阻止她下去,毕竟那不是女人该去的地方。脾气总是执拗的,但往往好意的劝解终归还是为了她着想,她在下面所看到的,如同地狱一般,她晕倒了……而这一切更是加固了她想要逃脱的意识,她不想再呆在这里了!
可制度就是制度,它不是那么容易就被推翻的。公司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又派来了一个员工,说是提高彼此的竞争力,说来也是搞笑,不过也不无道理。她的斗志好像又被激发了一样,尽管在后来她出了车祸她的嘴里还念念不忘的说到:我一定可以完成任务。
其实我特别同情又佩服这个女人,过着一种行尸走肉的生活,在如此黑暗的世界当中,她依旧默默前行,思想意识的潮流影响她,她也没有扼杀这些思想,而是尝试去接受,尽管最后的结果不如人意,但那又怎样,这不就是所谓的黑暗世界中的乐观主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