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宝妈我幸福的了不得,美美地凑了个“好”字。可男娃女娃的出厂设置完全不同,一路踩着石子儿过河,到现在总算是摸索出一些门道。今儿就来和大家聊聊两种出场设置不同的娃,什么阶段学些什么,以及哪些课程是我觉得应该报,哪些则是可以换做其他方式来获得学识与快乐的。
一、婴幼儿初体验
各位宝妈一定有体验,宝贝出生没多久就会有早教机构联系你们。那早教是否需要,需要的话多大开始会比较好。我不是专家,也不是权威。我们姐姐一岁多上的早教,当然我也有看到三个月或者半岁就在早教机构爬爬闹闹的娃,不过就我感觉,一岁内宝贝们对别人表达意识的理解不够,自身如何表达还没完全掌握,去早教更多的是作为父母的自娱自乐。而目前大多又是工作的父母,所以很多带着宝去上课的老人即使心有余也是力不足。没有力气陪着宝贝爬,没有精力跟着宝贝一遍遍地翻译老师的指令,遇到外教课程更是大眼对小眼。所以我是在姐姐一岁多,已经会说会走,也不穿尿布的时候带她去的早教班。报的目的也不是让她学什么或是大脑提早激活不输在起跑线。主要是为了2岁半入托做好准备。让她可以提前熟悉周围有其他小朋友的环境,让她知道老师这个概念,也要明白要跟随老师的指令和思路去做事。让她从一开始的父母全程陪伴,到之后的父母最后十分钟进场,不要让分离焦虑那么的明显,对娃的冲击那么大。就这几点来说,早教班对娃是有些作用的。但真的学到什么?音乐的乐感和韵律?英语的语感和听说?画图的艺术审美?no,no, no,相信我一年以后她就真的都不记得了,两年后你再问她早教好玩吗?她会问你“我去过早教吗?”依稀有点印象和对肢体对胆量有点帮助的就是娱乐课——爬爬钻钻跳跳。
弟弟,男生,发育的确比女生晚,还不是晚一点。两岁穿着尿布去上了姐姐还没用完的早教课室,也是为了两岁半的入托做准备。上的晚,课时少,加上又没有很有规律的去上。两岁半上托班时的分离焦虑期足足有三个月。其他,目前没发现有什么不同。就胆量和身体的灵活性,貌似没上几节课的弟弟更胜一筹。而贴贴画画,在麻麻的指导下,弟弟也没有比同期的姐姐弱。音乐,没有去上专门的课程,不过每天听着姐姐练琴,一天我唱着《小白船》,so la so mi so mi re 他居然接口do so,连歌词都记不清的弟弟,居然把音给接对了。搞不清是学校有教,还是听姐姐练琴的效果。
所以,早教,有财力的不妨参加,不给做父母的留遗憾嘛。而不参加的,其实也没什么,何况现在很多社区都有免费的宝宝早教课,去居委会登记就行。
二、入托后的英语要跟上
上托儿所、幼儿园后,我觉得英语得上了,对于语言类的学习,真的是越早越好。
姐姐之前上的是私立幼儿园,有外教,可是后来好像出了什么政策,中大班时学校所有外教都不见了。姐姐是大班再去外面机构有规律系统地学英语的,目前对付公立小学的英语没问题,但和大环境比较,确实不佳。和小班就进机构学英语的同龄人确实是有差距。
弟弟托班每周三次的英语课,每两周一次的外教课,我还是十分欢喜的。托班就打算给他在外再报个英语班,太小,坐不住,头两次哭了,老人也就舍不得再送去。到了小班,我亲自送去,哭了几回也就上了。回来虽然不愿听不愿跟读,但时不时会蹦出几个英语单词或是句子,也愿意和我们用简单的英语交流。我觉得挺好。
所以,就英语这类语言课程来说我是支持的。而且要从小一直读下去。小时不明白就去找个性价比高的磨耳朵。到大一些了,自然拼读,sbs,国际英标,新概念,现在很多牛娃小学初中都开始基口了,想当年我的基础口译还是大学时才想到去学的,太惭愧了。当然,其他的英语教程也是好的,因人而异,但是就是要持续读就对了。学而思的英语语法知识比较多,是比较难的,不是很适合我家普娃,所以我还是给她选择了每周一次有外教和中教课程的sbs课程,一来增加词汇量,二也有语法,三能和老外对话交流。
三、乐器类
(鸡的算特长,不鸡的当兴趣)
女儿大班开始学钢琴。之所以选择钢琴,是我自己学过,可以对娃做简单指导,也就是陪练,但有了弟弟后,我发现我做陪练是一件不可实施的事,最多稍稍点一下,练习还是得靠娃自己。不过因为我学过,我也相对知道学琴娃的心态,我不逼,你练好也罢,不用力气不用脑的白练也好,只要你每天给我弹上半小时,不放弃就行。所以娃也没有很排斥弹琴,就是这么不紧不慢地混着考级。最重要的一点,钢琴入门不难,而且会了钢琴,其他乐器只要你想学,学起来都很快。
儿子我也想在他中大班时让他学钢琴。
话说回来,乐曲都是需要练习的,如果时间安排不过来建议选择一些相对趣味性更高,更娱乐的活动给孩子。毕竟不是每个孩子都必须会乐器,也并不是每个娃都爱都能坚持的。
四、纯兴趣类
女孩舞蹈、画画、乐高
男孩围棋、机器人
这类兴趣爱好我觉得中班就可以开始了。
当初姐姐报班了画画和舞蹈。两年后没啥建树,一二年级就逐渐给撤了。
原本想给小班的弟弟报个画图,无奈弟弟不肯去班上上课,一定要妈妈教。好吧,给麻麻我省钱了,就网上搜搜,合着姐姐过去的作品,空时就教他贴贴画画,反正就是兴趣。虽然只是兴趣,但也不能怠慢,贴贴画画,可以加强娃的动手能力,也能提高娃的审美,还有现在人人都强调的创造力。
机器人,我教不了,也没材料教。但一般都是娃5、6岁,会自己拼乐高后才开始齿轮、机关、电线的。所以4岁还没到的娃与其让他每周和老师一起上课,搭老师规定的东西,不如办张乐高租赁卡,空了去挑自己喜欢的乐高搭着玩。一遍照书搭,一遍靠想象和麻麻的指导“乱搭”,搭好还能和麻麻一起编故事、做游戏。等大颗粒到小颗粒,然后再送你去玩机器人。经济实惠,好玩又没错过什么。想当年姐姐也非常喜欢玩乐高,也是办了这么张卡,只是当年麻麻还不知道机器人这一茬,没让姐姐及时玩上,现在姐姐读书了,玩这些的时间就没有了。拼乐高可以培养娃的专注力,自己遇到问题的解决能力,再有还是创造力。当然最关键的是能娃会自己拼了,麻麻就有了自己的时间,可以做自己的事了。
围棋,要考级的。妈妈也教不了,而且跟着机构知道什么时候去抢考级名额。呵呵,你没听错,围棋考级名额跟进学而思一样要抢的。学的人多了,也便不怎么金贵了,妈妈们随意。貌似下一波是桥牌,想鸡的妈妈可以多留意。纯为拓展娃兴趣的麻麻就抱着兴趣的心态让娃学点就好。
五、幼小衔接
幼儿园大班:硬笔、拼音、认字
以后的教改我不晓得怎么改,但姐姐这批真的要如此。而且硬笔基础得打足,不然还是得反攻。
六、小学后的实质班
一、二年级争取把游泳给学会。
三、四年级有余力有兴趣的可以学个书法。
奥数鸡的一年级就可以上了。我们姐姐两年级开始的。语文三年级开始。可能是女生的关系,奥数真的很一般,但还是得让她上,听听做做,总是有点用的。语文,姐姐很喜欢,就像听故事,语文课对她而言就是放松课,但学到的东西真的是广而多,十分有用且有趣。虽然有些故事、古诗书上或是电视、电脑里都有且讲解和老师讲的也雷同,但面对面的授课更有气氛,和同学间的争相抢答更让人记忆深刻。所以在网课和面授之间,我选择面授。
总结
以上是目前我对娃们报名课程的一点心得体会。不算太鸡血,牛娃的麻麻可以加大马力再添一点,普娃麻麻可以适当删减。学过的与没学的虽然多少总有些不同,特别是小学后的实质性课程,但最主要还是粑粑麻麻们的有心陪伴,毕竟学过的回家也是要辅导的;没学的遇到有心的爸妈也不会差。
最重要的还是粑粑麻麻的心态。
好啦,如果觉得二宝妈写得有点用处,就顺手转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