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忘不了那年暑假,辗转腾挪多个地方看刘心武讲红楼。我喜欢刘心武的班主任,伤痕文字的发起人,作品有厚度,却不知道他居然对于红楼梦的研究是从索引开始。悲金悼玉的万红同窟是我辈子不愿触及的伤痛。张爱玲人生三恨为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有何尝不是我们喜欢红楼芸芸众生的共鸣呢。
即使我早知道曹雪芹有家族自传的性质,但我还是第一次看到索隐派的研究细致到了什么程度。我深深的为自己所为的喜欢汗颜,我不记得人间万姓仰头看,也忘了钗于奁内待时飞,对于贾雨村也没什么深刻的印象。感谢刘心武的作品让我一点一点的回忆起曹先生如何的草蛇灰线伏脉于千里的,更觉得震撼。人生嘛本就是一次探险,提供一个思路重新看待一部作品,我觉得挺好。
刘心武整部书从秦可卿论证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秦可卿的出身必然高贵,和康熙朝的量立两废的太子有着不可说的渊源。我虽然觉得的有些不可思议,但仍然被他的大胆吓了一跳。我一直不喜欢清朝,即使百家讲坛里闫崇年把这个朝代的几个帝王吹上了天,我也对这个阻碍了华夏文明进程的朝代没有半分好感。总说崖山之后无中国,可我觉得明朝灭亡才彻底的断绝了华夏文明薪火相传的可能性。更不要替闭关锁国那些祸国殃民的政策了。对于清朝只是喜欢两个人罢了。偏巧这两个人都与红楼梦有关。
我详细的查了索引派,他们的每个分支都不同,有说反清复明的,有说是为八爷夫妇树碑立传的,还有就是说这是写的纳兰性德的家世。也因为这个原因,匪我思存的《寂寞空庭春欲晚》才会有所借鉴。刘心武的思路则是说这彻头彻尾都是曹家自己的事情,他看着家族从繁华一路凋落,眼看它高楼起,眼看它高楼塌,曹雪芹悲天悯人没有审判任何人只是单纯地记录了闺阁里那些巾帼不让须眉的大丈夫仅此而已。
所以这些脂粉堆里的英雄结局尤为可贵,众说纷纭。刘心武用严谨的态度论述了他想象的可能。秦可卿因为身份暴露自尽,而妙玉质本洁来还洁去,为了救宝玉的性命付出了生命,黛玉为了不嫁给不爱的人自尽,宝钗最后不得不委身贾雨村。看似荒谬却合理。至少比起高鹗的续书要合理的多。我愿意接受把美好撕毁也不愿意接受为了稳定政局的虚假和繁荣。
正如刘心武说的那样。红楼梦是瑰宝级的史诗,脂砚斋的评论也写过不少关于后续丢失的慨叹,证明此书已经完结。高鹗只是续书毫无道理要和曹雪芹的名字摆在一切。但不管如何我还是感恩那个叫高鹗的大臣为红楼梦的流通作出的卓越贡献。
名著之所以不朽是因为可以挖掘的宝藏很多,只是各有侧重。一部红楼梦养活了多少专家学者,也慰藉了多少读者的心灵。我一直盼望有生之年能看到孤本残卷的结局,可是我知道不可能。所以感恩刘心武先生的续作,至少他还给了我一直面悲剧的的勇气,和心里期待的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的结局。